蔡曉慧:80後有Say

我的2009 第3集 - 出水能游 - 蔡曉慧

http://mytv.tvb.com/variety/ayeartoremember2009/104261/0#page-1

版權來自TVB

天才泳手 —— 歌蓮

今次說說我的偶像,兩屆奧運金牌得主,Natalia Coughlin(歌蓮)。我○四年入讀歌蓮讀書的大學——柏克萊大學前,她已經是女子一百米背泳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在○四年雅典奧運期間,我第一次邂逅我的偶像。在比賽前運動員都要到召集處先報到,當我戰戰兢兢等待比賽時,想也想不到歌蓮竟然在眾目睽睽下走到我面前說:「你就是今年新生Sherry嗎?比賽加油!」當時我真是開心到不得了!

入讀柏克萊後, 與偶像在同一條水線訓練,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事。之後我們更成為好友,我也愛稱她為「idol」,令她哭笑不得。認識她後,我真真正正體會到甚麼是天份!游泳時在水中划水一點氣泡也沒有,手腳就像長滿對水的觸覺,每一滴水在她身上流過,她也能感覺到,絕對是「神級」!

形容歌蓮,我可以用兩個字,就是「天才」。她不但游泳厲害,任何她想做得好的事,她都一定做得比別人優勝。我絕對沒有誇張,她在心理學以差不多以全「A」的成績畢業;語言能力超強,我教她的廣東話很快就學懂;烹飪了得,對飲食要求很嚴格,她弄的漢堡包,是我吃過最好味的;上年她參與美國電視節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一看還以為她是職業舞蹈員!

但我最欣賞她的,就是毫無架子和那顆不斷追求突破的心。她比我年長一歲,但還在為倫敦奧運積極備戰,有時看到戰友還在奮鬥,也令我心癢想復出呢!

頭條日報 2011-06-28

異性雙U:運動場上的默契

退役前10多年,我都只沉醉在游泳這個比較依靠個人力量的運動,一直都希望嘗試參與一些需求合作的項目。近年因為採訪的關係,多了機會接觸不同的運動,亦了解多了不同項目的特性,還參加不同類型的運動,例如代表電視台參加女子籃球比賽。

慢慢發現很多隊際運動,都並非靠一兩名「明星」就能成功。從觀看眾多體育比賽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勒邦占士和「閃電俠」獲迪在場上的默契。他們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那種心有靈犀的快攻!一個妙極的長傳,再加一個完美timing的爆炸入樽,得分就是這麼容易。

還有其他講求合拍的運動,如各種球類的雙打,只靠一個眼神,隊友已經能知道對方的想法,而且能夠合二人之力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彌補弱點。而雙人跳水和二人划艇等等,又是另一種默契。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完全掌握拍檔的思想和技巧,才能發揮威力。當然在團體運動,隊友間作出精神上的鼓勵也是十分重要。

其實這種運動場上默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應用。就像子女看父母的眉頭眼額,下屬要看通上司的思想等等,都需要深厚的默契!也許這就是做事成功之道,要與隊友合作,發揮團隊精神。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6-12

異性雙U:泳壇新勢力

恭喜李娜為中國體壇創造歷史!她絕對是中國人的驕傲,而且也證明了中國運動員在體壇上的地位。其實中國運動員近幾年都活躍國際體育舞台,而且實力不容忽視。我最近就到了一間中學作客席導師,講解國際游泳的發展趨勢,在最後我也有特別提及中國游泳運動員的實力,將會有望跟游泳強國──美國和澳洲看齊。

中國游泳運動的發展,一向都遇上不少困難。尤其在九十年代時被禁藥醜聞影響,一直低迷了幾年。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中國游泳才重拾軌道,再次訓練出奧運冠軍。中國泳手近年的進步,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與他們開放的態度有關。以前泳手都在國內過茷妘泵〞滌V練,但近年模式有明顯轉變。泳手有機會到外國交流,甚至會買入外國泳隊的訓練計劃,以及採用較注重科技及技術的訓練理論,這都是中國游泳的一大突破。

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就是吳鵬,他近年都跟隨美國密芝根大學泳會訓練,成績有目共睹。幾個星期前在美國一個公開賽就在200米蝶泳擊敗了「新水怪」費斯,成為世界泳壇一時佳話。除吳鵬外,還有很多中國泳手都漸漸揚名世界舞台,大家要拭目以待這股新勢力!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6-05

男女共同體:兼顧學業

各位馬拉松好手你們的成績怎樣?我成功達到賽前目標,用了1小時50分鐘完成半馬,很有成功感!上回談到香港馬拉松成功的原因及政府可借鏡之處,碰巧最近出席了幾個分享會時,都被問及香港政府應該怎樣推動體育發展。身為運動員,其實不太懂也不會太理會政治,不過從自己的一些經驗,能提出些少建議。

在香港做運動員最難的地方,就是要兼顧學業。讀書壓力大,升學「搵工」都是靠張「沙紙」。雖然最近多了大學招收運動員,又設立多個運動獎學金,但是沒有一個健全的體制照顧入學後的運動員。

運動員入學後一樣要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被迫減少訓練。有很多因要從全職運動員和讀大學中取捨,結果不得不提早退役,令體壇失去了人才。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運動成為教育的一部份。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每個學期參加泳隊都能成為學分的一部份。一般人用4年畢業,運動員就能按照學科最低要求,延長畢業期限;而且每個學期前,都會先編排好訓練時間表,然後選課堂配合。另外亦有特別為運動員而設的補習班,能減少出外比賽對上課的影響。這樣,運動員就能兼顧學業,退役後至少有大學學位,減少徬徨。因此要提高體育水平,不能單靠體育界,社會各部門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

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2-27

男女共同體:馬拉松熱潮

今早舉行了渣打馬拉松,你跑了嗎?大家替參賽者打氣之餘,記住也要響應環保「放駕一天」,今天不駕駛,就能減少空氣污染啊!

每年的「馬拉松熱潮」都很強勁,今年就有65,000人參加,真是破紀錄!最值得鼓勵,就是大部份人都是抱荍茼b參與的心態參賽,以完成賽事為目標。所以渣馬不僅是一個長跑比賽,還是一個嘉年華,和一個齊心參與的體育盛事。渣馬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主辦機構能夠捕捉到香港人的心理。

渣馬跟其他長跑比賽相比較特別之處,就是獨特的路線。跑手能夠在無車的公路上奔馳,途經彌敦道、3號幹線、青馬大橋和西隧這些富有香港特色的路段。難怪每年也有參賽者邊跑步,邊拍照!另外就是利用人們的「追星」心理。每年渣馬都會邀請一班藝人參賽,有藝人就令比賽多了一些「花邊新聞」,令賽事能「入侵」娛樂版,增加了不少人留意賽事的消息。

渣馬的成功當然能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就是羊群心理令更多人做運動和掀起運動氣氛。近年的確多了人在街上跑步,也令渣馬成為朋友間的話題。所以推廣運動其實不難,只要花點心思,吸引市民的興趣就能事半功倍。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2-20

男女共同體:愛上跑步

準備已久的「渣馬」下星期就舉行了!雖然我是運動員,但是跑步的年資卻只有一年。對跑步新手的我來說,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因第一次參加這個比賽,更加是第一次跑半馬拉松。

我最喜歡在路上奔馳的感覺,出一身汗把煩惱都拋諸腦後。跑步時亦會對街道增加認識,跟平時看到的城市很不一樣。除了要認定方向之外,還要留意路面的凹凸、斜度和闊度,而且一些很少機會行到的地方,跑步練習時就會去到;加上每次遇到的人和事都不同,因此跑街有蚞險的感覺。

但是每當在交通流量比較多的時段跑步,很容易感到呼吸較為辛苦,因為香港的空氣污染實在太厲害了,不但令我減低跑步的意欲,還會影響身體及生活質素呢!因此,今次除作為跑手外,我亦肩負起「放駕一天」減碳行動的使命,鼓勵身邊的家人及朋友,以及香港市民減少駕駛,在比賽當日選擇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起跑點。做運動之餘,亦能夠為環保出一分力,可說是更有意義。

在香港這個交通網絡發達的地方,減少駕駛只是舉手之勞,希望大家都響應「放駕一天」減碳行動,一齊身體力行去改善香港空氣質素,製造一個良好的跑步環境,讓我們一眾跑步愛好者更能享受跑步的樂趣。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2-13

男女共同體:魚雷復出

新正頭祝各位讀者「兔」氣揚眉,兔年行大運!聽說兔年生肖屬狗的朋友會比較好運,最近就得悉一位屬狗的運動員消息,就是澳洲泳手綽號「魚雷」的科比。有報道指這位1982年出生,今年29歲的澳洲泳壇傳奇人物將復出,目標是為了參加2012年的倫敦奧運。對我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因為可以再一次目睹偶像在泳池的英姿。

科比和我年齡差不多,1997年參加澳洲分齡游泳邀請賽時已經十分欣賞這位泳手。當時科比雖然還未在國際泳壇成名,但在比賽中他屢次打破澳洲紀錄,加上當時模特兒的身形,俊俏的外表和那對穿17號鞋的大腳掌,可說是受盡萬千寵愛。在1998年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一舉成名,贏了400米自由泳的冠軍,成為了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由14歲開始我已經視科比為偶像,10多年來床頭都貼茯鴗鬵佽岔惘W的海報。當我對自己游泳的熱誠有動搖,一看到科比的簽名就令我重拾信心,因為對我來說就像一直跟他並肩作戰。2006年科比宣佈退役後至今已經4年多了!現在復出一定不容易,因為澳洲本土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能否成功去到奧運還是未知之數。但科比的出現絕對是泳壇喜訊,期望再次見到他在泳池散發的魅力!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2-06

男女共同體:投票了嗎?

回顧2010年香港的體壇真是令人鼓舞!香港運動員在大型運動會成績越來越突出。最令人高興就是出現了一班體壇新秀,證明香港越來越多體育明星,水平也越來越高。要支持香港運動員除了留意比賽消息外,還可以投票!因為香港體壇奧斯卡「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會在下個月舉行,而網上公眾投票明天就截止了!

要選出2010年的「8傑」實在不易!因為廣州亞運和殘亞運的金牌數目,已經多過8面!形成了有亞運金牌也未能得獎的局面,真是史無前例!不過選舉一定有「遊戲規則」,還記得去年我只猜中兩位得獎運動員,真是大跌眼鏡!今年競爭激烈,得獎名單下個月自有分曉。不過我覺得以下幾位「冷門」運動員雖然沒有亞運金牌,但也應該受到鼓勵。

劍擊運動員歐倩瑩和張小倫可算是亞運中最大驚喜。兩位都是「零的突破」,為劍擊隊首次獲得個人項目的亞運銀牌。空手道運動員陳枷T也值得鼓勵,今年已經39歲,3次參加亞運3次都有獎牌,可說是港隊的「無名英雄」。

以一位賽車選手來說,參選「8傑」比較輸蝕,因為選舉是用獎牌來計算,「波子王」歐陽若曦以亞洲車手身份打響世界賽車界名堂,值得一讚!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1-30

男女共同體:申亞反思

香港會否申辨亞運已經塵埃落定,結果可說是意料中事;立法會以40:14否決撥款申亞,這個比數可以用「屈機」來形容。當大眾認為事件告一段落的時候,其實挑戰現在才開始。

雖然撥款失敗,但這是個寶貴經驗,至少引發了香港人對體育的關注;亦都暴露了政府對體育政策的先天不足,根本沒有一個清晰的申亞計劃,在後期要運動員發表意見也是無補於事。

在今次事件,社會罕有地對體育發展極度關注;在各個論壇,市民都踴躍發表意見,但多數都是反對的聲音。我擔心的是,這個「申亞風」過後,社會會否回復對體育冷淡的態度?還是繼續積極為體育爭取權益?一眾議員又會否督促政府實踐所承諾的體育發展計劃?又或是把體育放回「後備」位置?

議題上最無奈的應該是運動員。雖然是自願發表意見,但是有點兒過份宣傳。運動員職責是努力訓練,為港爭光,被捲入政治糾紛實在無奈!希望事件過後,大家繼續留意香港運動員,學習他們堅毅不屈的精神。

政府吸取今次的經驗後,應該積極實行體育發展計劃,重獲社會的信心;如果有機會再次申辦大型運動會,周全的計劃和充足的配套一定能打動民心。政府要給力啊!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1-16

男女共同體:體育明星

一到年頭年尾,一定會有很多頒獎禮。剛過去的星期五,我就和洪松蔭師兄一起在港台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做頒獎嘉賓,很感謝大會邀請體育界的代表出席。

其實近年都有不少演藝和體育的crossover,09年東亞運動會的主題曲就是由歌星和運動員合唱。而最令人留意就是運動員入娛樂圈。前幾年有方力申,近年有棒球員、籃球員和足球員的唱歌組合等等。當然也有運動員做體育節目的主持和旁述,我也是其中一個例子!

如果大家再細心留意,不少商界活動和貨品都有用運動員做大使和代言人。例如我之前就和黃浩然一起做活動大使,下星期也會和其他演藝名人出席一個關於減碳行動的活動。除了我之外,黃金寶,趙詠賢等等都是廣告常客。在此當然要多謝商界對運動員的支持!

其實這個趨勢亦都證明了運動員在社會上得到的認同和地位的提高。有求必有供,社會上多了人留意體育,多了人崇拜運動員,自然多了體育明星。運動員形象健康,態度正面,是年青人最好的榜樣。如果香港能「製造」更多體育明星,一定能使社會更健康。你又知否每今的傑出運動員選舉已經開始接受投票?快選出你的體育明星吧!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1-01-09

男女共同體:遠足

各位讀者聖誕快樂!大家食聖誕大餐之餘,記住要做適量運動啊!因為每逢大節日都是「增磅陷阱」,食量增加又不燃燒多餘的卡路里,就會變成脂肪。如果想一家人做運動,我建議去遠足!因為不單能享受家庭樂,還可以欣賞自然景色,呼吸新鮮空氣。

我上星期就跟體育世界的同事組隊,參加了由香港小童群益會舉辦的野外定向比賽。我們用了6個半小時,在北大嶼山郊野公園完成了20公里的路程。這個比賽我已經是第2年參加並成為大使,每年比賽都充滿驚喜。起點會在比賽前5天才公佈,而且參賽者不但要登山,還要騎單車,划艇和游繩下降等等,非常具創意及挑戰性。

今年由東涌出發,途中要經過一條石澗才上山。最深刻是要攀登一段5百多米高的長石梯上大東山。

雖然攀登過程有點吃力,但一上到山頂看到美麗的景色時,另有一番滿足感!在山上進行簡單的定向活動後,就繼續向終點進發。

我的其中一位隊友是前單車名將洪松蔭,所以最後一段單車路在他帶領下,我們都順利完成賽事,還得了體驗組的第6名呢!

經過今次比賽,的確令我愛上遠足!雖然香港是個「石屎森林」,但是也有很多遠足路線。百忙中抽時間遠足,可以使人心曠神怡。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2-26

男女共同體:一年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退役已1年了!上年的12月5日正是東亞運動會的開幕,也是我游泳生涯中最後一次代表香港比賽。東亞運的點點滴滴現在還是歷歷在目,時不時我也會回味最後一戰的激情,師妹為我跳的「Bad Romance」,和被拋上半空時披頭散髮的模樣……

過去一年過得十分充實,雖然依然懷念做運動員的日子,但我已一步步踏入社會,開始生命中的另一個階段。有很多人問我關於退役運動員的待遇,說真的,自己不採取主動的態度,單靠支援是沒有辦法融入社會的。

今年給自己的目標是多方面嘗試,尋找自己未來的理想。當中包括在中大修讀體育碩士,當《體育世界》的主持、教游泳、寫專欄、參加跑步比賽、幫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辦慈善活動、代表港協暨奧委會到社區宣揚奧林匹克精神,和出任各機構的大使等等。有時真是忙得過份!我能應付這些工作,都是靠從運動學會的時間分配和堅毅的精神。這也正是運動員比一般人優勝的地方,因為從運動領略到的,都是一些從書本中學不到的正面人生態度。

有位朋友笑我一生也離不開體育,是真的!明年的大計也和體育有關,相信會是另一個新挑戰!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2-05

男女共同體:給曾局長的信

曾局長你好,首先很高興政府有意申辦2023年亞運會,對體壇來說絕對是個大喜訊!自諮詢開始以來,各界人士都踴躍發表意見,雖然意見不一,不過全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個人認為如果香港能夠成功申辦亞運,運動員和各體育總會教練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訓練和發展計劃。有這個13年的長遠目標,總比每年等撥款主動吧!「亞洲車神」黃金寶大師兄在亞運比賽後說,不希望將來連澳門和新加坡等地區辦亞運後,香港為了面子才申辦。

事實上,這兩個面積和人口都比香港小的地方,都已辦過大型運動會。澳門近年大力推動體育,運動員的水平正慢慢進步,2005年的東亞運動會也辦得有聲有色。新加坡就更不用說,今年8月成功舉辦了青年奧運會,被國際奧委會大讚表現出色。至於香港,到現今為止都只是辦過東亞運動會,為甚麼會覺得香港不能應付舉辦亞運呢?

再加上辦亞運不只是為了提升精英運動的水平,更可以提高香港的體育文化。試想想,如果13年後不辦亞運是因為「未準備好」,那多少年後才是適合的時機呢? 所以希望在餘下的數天曾局長可以作最後衝刺,令更多人明白舉辦亞運對社會帶來的好處。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1-28

男女共同體:政府快做

亞運正舉行得如火如荼,港隊的表現令人驕傲!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再次令港人感動,今次亞運不但證明了香港運動員的實力,還提升了運動員在社會上的地位。

黃蘊瑤得獎的片段令人感動,還成為了多份報章的頭條,對上一次運動員上頭版是李麗珊拿奧運金牌嗎?可能真是要「見血」才能感動人心。

其實運動員背後付出的努力,往往被人忽視。受傷(尤其單車項目)可說是家常便飯,但人人通常都只看到他們站在頒獎台上風光的一面。要支持香港運動員和體育發展,在得獎後鼓掌打氣是不夠的。

你知道香港單車隊一年大部份時間都在國內訓練嗎?其實一點都不用感到意外,因為香港根本沒有一個適合訓練的場地。如果不是黃金寶多年來在國際比賽的優越成績,我相信政府不會在將軍澳興建全港第一個單車場。

黃蘊瑤今次的表現受到港人的尊重,這種體育精神其實就是做人應有的態度。 精英運動的發展能推動體育文化,但每當說到要增加對體壇的資助,社會又會變得啞口無聲。分享運動員的喜悅是好的,但社會做了甚麼減輕他們的憂慮?所以其實今次「抽水」的,又何止黃先生一人呢!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1-21

男女共同體:維港渡海泳

維港渡海泳有機會復活了!最近香港業餘游泳總會宣佈,正計劃重新舉辦闊別多年的維港渡海泳!當我知道了這個消息後,特別感到有共鳴,因為我正是選擇了重辦這個渡海泳比賽作為上個學期的自選考試題目,還以「香港情」為主題,透過渡海泳懷緬香港情懷。

現在真有點夢想成真的感覺,如果能成功申辦,我一定會參加!其實維港渡海泳在70年代是香港每年的一大體育盛事。雖然我出生的時候渡海泳已經停辦,不過一提起渡海泳,老一輩的前輩一定會提起這個賽事。在做考試計劃書的過程中,我找到了很多報道。

當年起步時,百多人在尖沙咀碼頭跳水的照片真是經典!全個維港都擠滿了泳手,場面壯觀。現任泳總秘書長王敏超先生就是當年的「男飛魚」,贏過不少渡海泳比賽;而影壇前輩謝雪心就是「女飛魚」,他倆都曾稱霸這項賽事。

可惜因水質污染,渡海泳在30多年前就停辦了。這個充滿香港特色的賽事如果能重辦,不但可以令人回顧70年代的香港,還可以喚起香港人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提高做運動的興趣。就像每年的馬拉松一樣,越辦越成功,還成為本地比賽的一大盛事呢!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1-14

男女共同體:宣揚愛心

運動員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甚麼呢?健康、有活力、好動?現在可以加多一個形容詞,就是「有愛心」!其實運動員都很有愛心,例如今天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就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愛心送暖速遞行動 2010」。這是其中一個我們每年都會舉辦的慈善活動,今年就召集了超過 1,000名的義工,分別到全港 8個區探訪及致送物資給一些獨居老人及低收入家庭。

雖然亞運會即將舉行,不過一班現役運動員昨天都有抽空出席包裝福袋的活動,當中包括划艇運動員羅曉鋒、李嘉文和亞殘運代表蘇樺偉等等。今天早上的活動就正式開始,義工隊的陣容可說是星光熠熠!不但有風之后李麗珊,還有前中國女子排球隊成員張平。希望透過今天的活動,我們能喚起社會對這班弱勢社群的關注,並且加強支援。

自從加入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並成為執行委員會會員後,的確參與了不少慈善活動。除了今次的愛心送暖活動外,我們還正在籌備 12月 31日舉行的「毅力十二愛心跑」。每年的愛心跑也吸引不少人參與,不知不覺已經踏入 10周年!為了隆重其事,今年會回到運動員的基地——香港體育學院舉行。活動是公開給市民參加的,快快報名吧!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1-07

男女共同體:量力而為

如果大家有留意新聞,應該知道上周六美國公開水域泳手克里平(Fran Crippen)在一項世界盃泳賽途中喪命。消息震撼整個泳壇,報道指死因可能是比賽時水溫太高,而國際泳聯初步估計他是死於突發性心臟病 。

當他還是游泳運動員的時候已經在美國很有名,亦是方力申在美國讀書時的隊友,06年他才轉為渡海泳運動員。克里平出生自游泳世家,他的妹妹曾考慮入讀柏克萊,到學校參觀時就住在我的公寓。想不到如此優秀的運動員也會在比賽途中喪命。克里平的離開絕對是泳壇一大損失,希望他的家人能節哀順變。

近年有不少個案都是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途中猝死,情況亦有年輕化的[象。最可怕是毫無先兆,而大多數原因是由突發性心臟病引起。訓練時,教練都叫我們「push your limits!」(意思是挑戰自己極限)。

有時會想:究竟「極限」的定義是甚麼?我曾見過隊友因為訓練強度過高而嘔吐,幾乎暈倒。我就試過手骨折斷,十字韌帶撕裂也要硬蚗Y皮訓練。如果運動過量損害健康,就不是運動的真正意義。運動員堅毅不屈的精神是令人敬佩,但有時也應量力而為,這才是做運動正確之道。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0-31

男女共同體:最佳靈藥

你對糖尿病有多了解呢?你知道運動能夠減低患病的機會,還可以幫助患者減低血糖度數嗎?我以前對這個疾病還沒有警覺性,不過自從有朋友不久之前患上糖尿病,加上去周出席了由香港糖尿病聯會舉辦的活動後,才開始留意糖尿病的知識,亦明白到體外注射胰島素對糖尿病患者的好處。

數星期前我收到了以前美國大學泳隊隊友的電郵,她告訴我最近驗出患上糖尿病一型(與遺傳有關)。當時我有點驚訝,原來20多歲也會患上糖尿病,而且是毫無先兆。最初她以為自己有感冒,經常提不起勁,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也沒有改善,去看醫生才知道原來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一型的成因是體內胰島素不足,令到身體不能自我控制血糖度。雖然現今科技先進,醫學發達,但是暫時還沒有辦法根治糖尿病,病人只能靠藥物及注意飲食來控制血糖,以減輕病情。一般患者通常只靠口服藥物來治療,但根據數據顯示,已證明體外注射胰島素,較口服藥物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指數高達3倍。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者要長期接受治療,故要以積極心態面對,而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也是重要關鍵。此外,多做運動及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也能減輕患者的壓力和有助控制病情。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0-24

男女共同體:緬懷過去

上周四是學界游泳錦標賽的初賽,我身為母校今年的泳隊教練,當然有到現場打氣!今年的學界比賽特別多風波, 有報道說因為疑似報名名單外洩而令兩校學生「幾乎打架」,我覺得形容得有一點誇張,泳池就是最好的擂台吧!不過,由此可看出學界比賽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學界游泳比賽對我來說有很特別的意義,可說是把我由一名泳壇新秀打造成「體壇明星」。還記得中一第一次代表學校參加學界,當年由我的偶像伍劭斌擔當泳隊隊長,還未是泳隊主力的我,比賽前一晚興奮得不能入睡!當年我參加了50米蝶泳、50米自由泳和接力3個項目。比賽前站在跳台後聽到同學大呼我的名字,令我熱血沸騰,彷彿充滿了力量!最後在比賽中我一口氣贏得兩金一銅,還打破了大會紀錄,當時可說是一鳴驚人。就在那次學界比賽,我第一次上報紙,我記得我還做出成龍的招牌勝利手勢呢!

一轉眼已經十多年,今年還第2年成為泳隊教練。那種對學界的情意結,一點也沒有減退,不過今年的角色會有點改變,就是希望一班師妹能好好享受學界氣氛,在比賽中發揮到最好。星期五就是決賽了, 大家要努力!「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0-17

男女共同體:申辦亞運

體壇最近的熱話都是香港計劃申辦2023年亞運;很多學者也對事件發出意見,當中包括我中大碩士課程的教授,嚴進洪博士,他表示舉辦運動會最重要是硬件和軟件的配合。

硬件上,場館建設可由政府投資,又或者是與鄰近城市合辦和借用場地,是可以應付得來的;但是在軟件上,香港就要面對重大考驗。嚴博士所提到的「軟件」,就是人力資源和市民的參與。

香港的體育文化在近幾年有明顯改善,的確多了市民運動和留意體育消息,不過整體水平就有點參差;以上年的東亞運動會為例,有人投訴坐位不夠,但亦有人不知道香港舉辦東亞運。而今次計劃申辦亞運,社會上就出現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其實在反對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認真地閱讀和分析過諮詢文件?還是抱住人云亦云的心態?當然,反對是有原因的,今次諮詢的確有點倉促,而且140多億的直接成本絕非小數目;但是只要想一想,這個財政預算是計劃一個13年後的項目,並借機會改善社會體育意識,生活質素和令市民團結一致的話,計劃是值得支持的。

申辦亞運與否並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但如果主辦單位能夠展示出具體計劃,又得到市民支持,舉辦運動會一定會帶來理想收益。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10-03

男女共同體:真正冠軍

上周參加了贊助我的體能中心舉行的體能測試日。當天場面熱鬧,大會邀請了一班運動員和運動愛好者替參加者打氣。除了我,還有籃球員周迎堅和張嘉偉,足球員蘇偉泉,港男Rocky,歌星周柏豪和影星任達華!

這次可算是我退役游泳後的第一個「比賽」。體能測試分6個項目,包括跑步、踩單車、掌上壓、引體上升、捲腹及坐伸展。每項達到不同要求就得到不同分數,最高分6分,滿分是36分。

由於比賽難度高,大會用豐富獎品吸引參加者,而我就純粹為了挑戰自己而參賽。如果是上年的我一定有十足信心能得滿分,不過近來數月都沒有認真訓練,所以這次測試可說是我做運動的一個動力。

今次參賽有意外收穫,就是認識了一位快將滿60歲的女士。她貌似40多歲,但體能卻比大部份20多歲的女性還要好。我相信她比真實年齡年輕20年的秘訣,一定是天天運動!「不是為了獎牌,做運動只因為喜愛。」這種精神值得佩服,當然這亦帶給她一個健康的體魄。

最後測試我成功得到滿分,亦都重燃我做運動的決心!不過最大的得茯O認識了那位熱愛運動的女士,我覺得她才是真正的冠軍。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09-19

男女共同體:運動員仔

最近容祖兒被人稱為「歌星仔」,一時間引起娛樂圈的關注。你可能不會覺得其實在體壇也有很多大明星,不過多數都被看為「運動員仔」。如果要你說出5位香港體壇明星,可能你會說李麗珊、黃金寶、乒乓孖寶(一般人極有可能說不出他們的名字),到第4個可能已經有點難度(亦都不排除有人會說方力申)……

其實有不少香港運動員在世界體壇都有出色成就,只可惜在香港這個體育文化比較弱的地方,他們的成績都不被關注。運動員形象正面,為港爭光的精神值得港人驕傲。說真,他們的成就比歌星或明星,一點都不遜色。

在運動市場學中學過,要多人留意體育,一定要靠「製造」一班體育明星。在外國體育明星就十分之受歡迎,很多贊助商都利用運動員的知名度和正面形象幫他們賣廣告。

用英超來做例子,人家是「球星」,不是「運動員」。每周的收入數字驚人,除了球技外,當然是因為他們能帶來的廣告收入。

近年在港開始有運動員拍廣告,亦都有運動員經理人。我相信這是一個好的趨勢,香港運動員在社會地位不斷「升呢」,漸漸擺脫「運動員仔」的形象!

文:蔡曉慧

蘋果日報 2010-09-12

男女共同體:人生關口

我相信每個人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會經歷過感到前途茫茫的轉折期。還記得中學畢業後,計劃到美國升讀大學,以及大學畢業後所面對的抉擇,都是人生重要的關口。我畢業後選擇了當全職運動員,終於在上年東亞運後正式告別運動員生涯。

有人會以我為榜樣,很佩服我對運動的熱誠和堅持,不過同時也有些人認為我浪費時間,因為做運動員沒有前途。這兩種人我都要感謝:支持我的,給我無限的鼓勵;不支持我的,給我人生一點警惕。直到現在,我完全沒有後悔當天的決定。現在才開始踏入社會,的而且確比一般人遲,也感到一舉一動都被人關注。

剛剛踏入27歲(對運動員來說年齡都不是秘密!哈哈!)要面對人生新的一頁,雖然有點徬徨,不過記得教練說過凡事要「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意思是要踏出自己覺得安全的圈子)。現在就是要實踐這個態度的時候!

在過去的9個月,除了成為青年奧運大使之外,還在中大修讀體育碩士課程,又有教游泳,寫專欄,亦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透過不同的工作機會為將來打好基礎。當27歲的你可能已經對工作感到厭倦的時候,對我來說今年將會是一個既刺激又精采的一年!

蘋果日報 2010-09-05

80後有Say:疤痕美

提起疤痕你會想到甚麼?痛楚?難看?對我來說,是回憶,是一段段奮鬥的經歷。早前有雜誌和我做訪問,主題是「自然美」。其中有一張相片要拍下我的雙腿,當攝影師看到我膝蓋上的疤痕時,問我要否避免拍到它;我告訴他我並不介意,因為它是我運動生涯的一部份。也許很多女孩都不會覺得疤痕是自然美吧!不過有些疤痕背後的故事,都有比外表更重要的內在美。

先說我膝蓋上的疤痕吧!它是我今年1月做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時留下的。其實腳傷早於上年6月的時候發生,有一次打籃球時不小心被人撞倒,導致十字韌帶嚴重撕裂。

當時還有不到半年就要參加東亞運動會,醫生說我有兩個選擇:一是立刻做手術,不過完全康復要6個月,而且手術後有一段時間不能訓練;二是不做手術,不過由於游泳主要發力不在膝蓋,所以只要加強大腿的肌肉,仍能勉強保護受傷位置。

最後我選了後者,因為我寧願加強鍛煉,也不願被動地等傷口康復;雖然自知無論那一個選擇,我都不能在短時間內復元,但若果我以消極的態度面對,我一定注定失敗。所以在傷後5個月,我都抱住正面的態度面對傷痛,咬緊牙關做物理治療。

現在看到疤痕,不但令我回想經歷,還佩服自己的意志力!其實運動員的疤痕何止一條?有一條還在我臉上!但只要內心美麗,疤痕也能是一種美。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5-30

80後有Say:體育精神

不知不覺當上《體育世界》主持已經一段日子,工作雖具挑戰性,但也是我退役後最喜愛的工作。做運動員雖然已經習慣面對鏡頭,不過入廠錄影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錄影時每句對白都要在指定時間內順利完成,還有每次導演倒數開機時全廠寧靜的窒息感 ,都令我心跳加速!最初的確很不習慣,表情非常生硬。還有讀旁白,看起好像很容易,不過因為看不到表情,所有咬字和聲線都要很清晰。最難還要邊看影片邊配音,所以要一眼關七!

要做一位成功的主持人,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每次我都會把節目錄下來,跟媽媽一起收看,看看自己有甚麼需要改進。而且其他主持人也很照顧我,不但給我意見,還會教我化妝技巧,不過最感激是他們的包容和忍耐,耐心培育我。

每周雖然只需錄影一次,不過每周採訪的時間不定,加上之前要在晚上9時放學後由中大趕入將軍澳錄影,真是累人!不過自從學期完結後,有較多的時間預先準備,監製和導演又給我機會嘗試旁述和報道不同類型的運動,慢慢開始愛上過程。加上最近監製給我機會「自編、自導、自演」一個關於青年奧運運動員的特輯。由拍攝安排,到採訪都給我自由發揮,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體育世界》就像一隊運動隊伍,隊員互相幫助,才可成功拍攝。令我體會到運動外也能發揮體育精神的道理!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蘋果日報 2010-05-23

80後有Say:「90後」的90天

還有90天就到第1屆青年奧運會開幕的大日子了!身為大使的我,當然要加倍努力,為青奧出一分力!雖然工作上有點困難,因為今年碰巧有世界盃,因此現在開始到7月,體育新聞都重點關注這項足球盛事。不過青奧一連串的宣傳攻勢已經慢慢展開!報紙、雜誌、電視、社交網站等等……都將會有關於青奧的報道,大家要留意啊!

青年奧運的運動員都是14至18歲,「90後」的運動員。香港暫時有9名運動員達標,到6月就會有確實的香港大軍,未達標的運動員要把握最後機會!這班已達標的運動員都是香港的明日之星,最近認識了其中幾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滿陽光活力,而且對運動有一顆純潔的心。

其實做運動最開心就是可以毫無保留地公平競技,不用掛慮金錢和名利。只可惜隨蚢B動職業化,社會太執茬茩t,運動員為了獲得勝利而不擇手段,令運動變質。因此今屆青奧為了保留運動的純潔,特別加入了教育元素,運動員除了比賽外,還可以參加含有教育意義的非比賽項目。透過互動的模式,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員不但有機會互相認識,還可以從中領略運動的真正意義和樂趣,所以青奧是重建奧運精神的第一步。

在剩餘的90天,是最後衝刺的階段,希望一班年青運動員努力訓練,以最佳的狀態比賽之餘,也盡情享受比賽。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5-16

80後有Say:母親節快樂

今天是母親節,大家會否和你的媽媽慶祝呢?我今晚就會跟媽媽和婆婆吃母親節大餐,十分期待!亦都想借機會多謝媽媽一直以來的寬容和支持,我能夠成為今天的蔡曉慧,絕對是媽媽的功勞!

以前游泳練習的時候,都有一班家長坐在池邊看泳員訓練。她們感情要好,而且都十分支持子女參與運動。有些比較緊張的,還會用秒錶幫子女計時,訓練完還會和教練溝通一番跟進子女的進度。這班家長還會擔當「柴可夫」接送子女和其他隊友回家,他們都為子女犧牲很多精神和時間,令人佩服。

可是,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媽媽非常低調,沒有看我訓練,也很少看我比賽。東亞運動會可算是個例外,全家也到泳池看我「最後一戰」,很多泳員和家長都是第一次認識我媽媽。不要以為我媽媽不看我比賽就不關心我,其實她是世上最愛錫我的人。

還記得11歲那年剛剛入選香港青少年游泳隊時,已經開始自己乘車去訓練。年少時有點懶惰,而且不刻苦。有一天致電上班中的媽媽撒嬌,不願意去訓練,當時媽媽只是說了一句:「如果你對得住良心就不要去訓練。」之後就掛了線。原來這招比安慰和訓話更高明!反省後,我最後都去了訓練,而且之後不知不覺間建立了責任感。

媽媽一向很溫柔,又很有愛心,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在此說聲,我愛您!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5-09

80後有Say:家有柴犬

生活忙碌,沒有時間做運動,都是香港上班一族的特徵。而我雖然身為前運動員,非常明白運動的重要,但最近真是很難每天抽空到健身房做運動。那我有甚麼健康秘訣呢?哈哈,原來是我家小狗!

有看我微博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最近養了一頭小柴犬,Oki。牠兩個多月前被我買回來,Oki現已6個月大了。Oki其實是沖繩Okinawa的意思。

有養狗的念頭,是因為08年北京奧運後我和家人到日本沖繩旅遊,其間遇到一頭十分趣緻的秋田犬(就像電影《秋田犬八千》的八千那般可愛!),於是回港後決定計劃養狗。終於到今年年頭退役後才夢想成真,在一所狗場內遇到Oki。

那養狗跟健康有甚麼關係呢?因為小狗,所以我多了機會做運動,而且建立早睡早起的習慣!柴犬,尤其是幼犬,非常活潑,最喜歡跑跑跳跳。我每天早晚都帶牠上街最少半小時,牠最愛在我家門外的100米直路奔跑,遇上其他狗隻或人都會熱情打招呼。因為愛錫小狗,所以我不介意早點起床,跟Oki上街後才上班,晚飯後也跟牠散步。每逢星期天還會全家一起帶Oki到附近小公園玩耍呢!加上Oki在我的房間睡,故我也和牠一起早睡早起。

港府建議市民每天最少做半小時運動,我不知不覺已達標!其實要養成健康習慣一點也不難,只要多留意日常生活,把握機會就能培養健康人生。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蘋果日報 2010-05-02

80後有Say:運動能使人開心嗎?

死忙」4月快結束了!這陣子真是非常忙碌,不單止要錄影體育世界,早上要到奧委上班,下午又要教水,加上4月是考試月,論文、考試和演講,一湧而來……還有一個星期就放暑假了!要加油啊!

上星期剛剛交了兩篇論文,一篇是關於重辦維港渡海泳的計劃書,另一篇是研究運動能否使人開心,兩篇論文的題目都很有趣。

維港渡海泳計劃書是5人小組的功課,若果渡海泳真的可以重辦,我一定會復出參賽!至於另一篇論文,我選擇題目的背後,其實有個小故事……

我上年參加了由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個名為「生命同行」的計劃。我以義工的角色單對單認識一位有慣性吸毒的青少年,從而協助他們遠離毒品。為了幫助青少年建立一個健康人生,我和其他幾個義工一起帶了幾位青少年參加運動。我們加深了解後,青少年開始信任我,還跟我分享心事。有一次她問我「運動真的可以令人開心嗎?」因此,我就決定用這個題目寫我的論文。

經過一番資料搜集後,我發現適量的運動不但能紓緩神經和減壓,原來有些精神療法都是用運動來治療抑鬱症病患者。更深入的理論,我相信由雷雄德博士解說會比我更適合!哈哈!作為退役運動員,我現在真正體驗到運動的好處!雖然生活忙碌,不過間中游泳,令我有煥然一新感覺!絕對是比午睡更好的恢復方法。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4-25

80後有Say:看我「微博」

上星期被邀請出席了一個手提電話的發佈派對,主辦單位還為了配合手機的型號,邀請了10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分享10個生活主題,而我當然是代表健康吧!

當日出席的除了公關公司的丁子高先生外,還有樂基兒小姐、金培達先生、鄭伊健先生和余迪偉先生等,真是星光熠熠。我試用新手機後,真是不可不讚現今手提電話的科技!電話中的通訊錄竟能連接各個社交網站,朋友的資訊一按就輕易掌握。

其實科技的確令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還可以擴闊社交網絡。不但是朋友,甚至是名人的狀況都能「關注」到。我一向都有用twitter「跟蹤」外國的朋友和明星的動向,可惜在香港就不普及。不過最近就被傅家俊影響,我終於開了「微博」戶口(http://t.sina.com.cn/sherrytsai)。

「微博」的用戶多數是國內的網民,因此有很多香港明星都有參與。

現在這類型的網站越來越流行,不要輕視對體壇的影響。現在很多體育明星都有透過社交網站更新近況。可是有些運動員竟然不小心在網站洩漏了比賽的戰略,最後被禁用網站。亦有另外一些運動員把自己私生活的照片上載到網站後,令贊助商反感,最後還終止了贊助合約。

雖然社交網站帶來個別的負面影響,不過如果能小心運用,不但能令更多人認識運動員,還可以幫助推動體育發展呢!你們都快來關注我吧!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4-18

80後有Say:換季

上星期復活節假期比較空閒,於是一口氣把夏天的衣服從櫃奡咱X來,準備迎接夏天的來臨。堆積如山的衣物當中,有不少是香港隊的制服,有些還有十多年歷史!

因為我的性格比較念舊,很多舊了用不荂A但有紀念價值的東西我都會儲存起來。日積月累,單是汗衫已經堆成了「小山坡」,真是壯觀。每一件汗衫,每一套運動套裝都藏茪@段段的回憶。以前換季的時候,都沒有留意每件衣服的特色,除了因為太多和太亂之外,可能亦都因為以前還是運動員。不過今年畢竟已是「白領」人士,不多不少也有想念做運動員的日子。

在櫃底中,無意發現了一條看似白色皮帶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04年雅典奧運會做開幕典禮旗手時用來插蚨X桿的肩膀帶。雖然皮帶已經發黃了少許,不過記憶還是歷歷在目。我當奧運持旗手一刻,可說是游泳生涯中最經典的回憶……

04年奧運會開幕那天晚上很熱,運動員在主場館外等候時,已經汗流浹背。但是當我們踏入場館時,我們都被場內的氣勢吸引。燈光照出來閃閃生光,場內的吶喊聲雖然如雷貫耳,不過我只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我向現場觀眾不停揮手,雖然面部已經笑到僵硬,不過依然阻礙不到發自內心的歡樂。那種代表香港的光榮感我一世也不會忘記……

最後,皮帶還是放回原位,堆積如山的衣物……還是堆積如山……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蘋果日報 2010-04-11

80後有Say:巧遇羅格

人生有多少機會,會遇上一位你非常崇拜的世界級知名人士呢?在世界體壇,應該沒有人未聽過「羅格」這個名字,他就像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或是大導演占士金馬倫先生那麼有影響力。我就非常幸運有機會和他討論體育,還與他共聚了一小時!

羅格是國際奧委會的會長,他除了熱心推動體壇外,還是一位很有愛心的醫生。我以青年奧運大使身份在新加坡開會時,就有幸第一次與他見面,並且互相認識及討論青年奧運的事宜。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藹可親,而且非常重視青少年運動員的發展。雖然他在新加坡期間非常忙碌,可是他也百忙中抽閒,和一眾青年奧運大使直接對話,可見他對第1屆青年奧運會抱很大期望。

事隔數天,羅格到香港欣賞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晚上到霍震霆會長在蘭桂坊的私人酒吧聚會,我也有幸被霍啟剛先生邀請以大使的身份出席,真是三生有幸!今次見面比較輕鬆,不過出乎意料地,他竟主動走來與我對話,還談起在新加坡及欖球賽的經歷。雖然只是短短數分鐘的對話,不過給人的感覺是很親切而且平易近人,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

今次做大使的經歷,真是喜出望外!單單是能遇上國際奧委會的最高領導人羅格,已經是無價的收穫。之後數月,還有一連串的挑戰迎面而來,不過我相信只要用積極和正面的態度面對,一定能從困難中學習,還可能有意外收穫呢!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蘋果日報 2010-04-04

80後有Say:青奧之旅

剛剛從新加坡參加完青少年奧運會大使的會議回港,真有點依依不捨的感覺。東道主熱情好客的精神和友善的微笑,令人感到很親切,的確值得學習。今次會議的目的,是了解將於8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一屆青少年奧運會的組織及運作,並且召集來自30個地區的大使及60位新加坡的青奧代表互相認識和交流心得。

上星期的文章提及到關於青奧中「文化及教育計劃」的特色,運動會期間運動員除了要參加比賽外,還要參加7個「文化及教育計劃」的項目,包括小組討論、接觸自然生態、島上歷險和文化交流等……而今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內容和提供意見。我們不但要到場地視察環境,還要親身嘗試活動。青奧絕對是體壇一個大突破,因為其實運動除了追求卓越外,亦都是一個培育正面品格的教育。通過活動向青少年運動員宣揚這些被遺忘了的元素,絕對是一個體壇進化的里程碑。

今次新加坡做東道主,一點也沒有令人失望。活動除了充滿創意外,還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體育精神的熱情。尤其在最後一天的歡送會中,他們團結的精神的確令人感動。在短短5天的會議及活動,我們90位來看自不同背景的陌生人慢慢變成朋友。而且我們都懷茪@同的信念,就是希望把青少年奧運會的精神伸延到全世界。雖然會議完結,不過現在才是工作的開始。我也身負重任把青奧的信念發揚光大。

文: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3-28

80後有Say:青少年奧運會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已經身在新加坡了!不是去旅遊,而是去公幹。因為我是第一屆青少年奧運會(青奧)大使,所以要到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大使見面,討論宣傳策略。這個大使計劃是由新加坡青少年奧運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安排參賽國家都派出一位大使負責該地區的宣傳工作。因此我能成為香港的代表,真是榮幸!

第一屆青少年奧運會的特別之處,除了運動員必須是14至18歲外,運動會是以「平衡運動,文化和教育」為主題。希望由新一代青少年運動員開始,透過比賽和互動遊戲,認識其他國家的文化和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青奧除了26個比賽項目外,運動員還必須參與其他7個非比賽項目,包括加深對奧運會認識的「與冠軍選手對話」,建立團結精神的「島上探險旅程」,和交流文化的小組討論等。而且為了突出奧運精神,比賽是不會有紀錄,還會有混合性別和混合地區的比賽,例如男女混合接力及不同國籍的運動員組成「亞洲隊」等。青奧會否成為體壇的新趨勢,就要拭目以待。不過能透過運動會帶出競賽的趣味和教育運動員奧林匹克精神,絕對是個好現象。

今次我再一次代表香港到外國,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因為我不再是運動員,而是大使身份做體壇先鋒,把青少年奧運會的精神宣揚。這絕對是我建立未來的第一步,為香港體壇作出貢獻。

蔡曉慧

12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3-21

80後有Say:原則?飯碗?

要原則,還是要飯碗?

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圓滿結束,不知你心目中的傑出運動員有沒有當選呢?哈哈,我只估中3位!都可以用「大跌眼鏡」來形容。連「香港車神」黃金寶也沒有份,我相信有很多支持者都很失望,不過亦可想而知競爭多麼激烈!不過無論怎樣,所有運動員的努力都應值得鼓勵,也許頒獎禮只是個遊戲吧!

最近有朋友在社交網站更新現況,她問「要原則,還是要飯碗?」問出打工仔心聲,也令我想到自己的處境。以前做運動員,十多年都是為了原則,我相信香港運動員沒有幾多個是為了飯碗而訓練吧!

一來運動員生涯短暫,二來缺乏資源;而且,做運動員不是為了金錢上的回報,而是為了個人的突破和尋求人生的目標。這種奮鬥態度,不單使我從經驗中成長,而且令我不再怕面對任何難關。

可是,現實世界中,社會有幾接受運動員呢?最近看了關於國內退役運動員的報道,有很多前世界冠軍的運動員退役後,不但被人完全遺忘,甚至連維持生計的能力也沒有。難道這就是殘酷的現實?以前盡力為國家爭取榮譽後,瞬間已經變得毫無價值。香港的情況也許好一點,因為至少運動員也有基本的教育水平,加上最近社會開始關注退役運動員的問題;不過,若果再問我一次「要原則,還是要飯碗?」也許這一秒,我已經選擇了飯碗……

文:蔡曉慧

13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電郵:sport@appledaily.com

蘋果日報 2010-03-14

80後有Say:預算案敷衍體壇

上周五我代表體育界出席了民政事務局的新春酒會,當天除了見到來自各界的知名人士外,當然不少得「主人家」曾德成局長和曾俊華司長。近年香港體壇屢獲佳績,當然要多謝香港政府支持;09年香港體壇大豐收,除了運動員的努力外,一班幕後班子當然功不可沒。可是,政府實實在在做了甚麼呢?

還記得去年財政預算案,雖然關於推廣體育的篇幅不長,但曾司長提到撥款支持東亞運和加強對體育發展的支援;而今年的預算案,的確令我加倍失望。當然我也明白社會上有很多紓解民困的問題需要政府關注,但要社會邁向現代化,體育的發展也不能忽視;北京奧運就是一個好例子,國家運動的表現絕對和社會發展有重大關係。

今年預算案關於體育的部份,給我有一點「敷衍」的感覺。預算案長長的篇幅中,只有1.5段是關於體育;0.5是因為有一段是關於「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而另外一段就只是草草了事的提到政府會鼓勵體育發展,並沒有具體說明政策。

曾司長曾是一名運動員,他應該明白運動會的需要吧?運動員要有好表現,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經過多年訓練和經歷;政府若要培訓出亞洲或世界級運動員,應該有一個長遠計劃,而不是比賽前一年才加強支援。

若果政府不好好認真計劃體育發展,別說申辦亞運,要再「創造傳奇一刻」,都沒有可能。

文:蔡曉慧

13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蘋果日報 2010-02-28

80後有Say:運動商業化

自從上年的東亞運過後,你有否發現香港運動員的影子無處不在?不論是廣告和宣傳片,甚至是特首鼓勵市民的說話,都有提及香港足球隊在東亞運的表現。運動,的確有種神奇力量令人團結,產生歸屬感。因此很多廣告商都希望和運動拉上關係,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就是最好例子!我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的體育學文學碩士,就有一個關於體育市場學的課程,當中提及到一些頗有趣的例子,我就與大家分享幾個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誰是森柏斯和阿加斯吧!雖然森柏斯在網球場上表現比阿加斯好一點,不過原來阿加斯比較得到廣告商的愛戴。原因是森柏斯太「專一」,每次比賽都用同一款球拍和運動裝;相反阿加斯就愛穿新服裝比賽,因此能幫贊助商做多點宣傳。

你又知道為甚麼C朗這麼受歡迎?其實球技好,又靚仔的球星多的是!原來觀眾,尤其是少女,比較喜歡「反叛」的運動員!火爆或花邊新聞多的運動員往往能吸引注意力,C朗和迪祖高域都是好例子。

為甚麼這麼多足球聯賽,偏偏英超最受香港人歡迎呢?論球星,論實力,西甲一點都不遜色。哦!原來和殖民地歷史有關。香港有很多運動都受英國影響,例如板球和7人欖球等。

運動商業化雖然可以「製造」出體育明星,不過過份利用會令運動變質。運動員不但成為「貨物」,亦變成賺錢工具,失去運動的真正意義。

文:蔡曉慧

13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蘋果日報 2010-02-21

80後有Say:我是八十後!

提起「八十後」,可能你會想起菜園村,港大某女生,打工仔,甚至是「搗亂」的青年!不過,你可會想起「運動員」呢?現在的八十後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而很多運動的高葧薄A就正是這個歲數。例如「飛人」保特、「水怪」費斯、「黑帝」咸姆頓、「大帝」勒邦占士等等,都是八十後的體育明星。其實我不明白為甚麼社會一般都用比較負面的態度對待八十後的青年,我們當然也有正面的影響力吧!身為八十後的一分子,我當然要「挺身而出」作出一個小「平反」!

香港一班八十後的運動員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尊重的。一般人中學或大學畢業後,都會變成上班一族。有多少人會繼續尋找自己的理想呢?運動員就是其中一群。

有人會認為運動員只是一班「愛玩」、浪費時間、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例如「波牛」去踢波,「爛仔」去學武術。不過這當然是大錯特錯!相反,從運動中領略的人生價值觀,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

運動最講究「體育精神」的真正意義,並不是表面的獎牌和風光,而是挑戰自己、建立自信、定下目標、克服困難、不容易放棄、 團隊精神、建立歸屬感、學懂人與人的相處等……以上的種種正面人生態度,就是通過運動表達的,所以一位成功的運動員絕對是人人的好榜樣。

再過幾年,「八十後」會被「九十後」代替,不知體壇會變成怎樣呢?

文:蔡曉慧

13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

蘋果日報 2010-02-14

體壇猛將變渣馬新丁

一年一度的渣打馬拉松,就像每逢年初二的煙花匯演,都是盛事一宗;今年運動員「初哥」──蔡曉慧,都在自己運動項目叱糷@時,但不約而同想在「渣馬」放下身段,以普通人身份去享受比賽。

記者:徐嘉華、吳淑珊攝影:黃耀興

蔡曉慧─「半馬」嘗未了心願

以為退役後的「背后」蔡曉慧(Sherry)無慾無求,怎知她有個未了的心願,就是有一天在香港繁忙的馬路奔馳,於是27歲女的她決定第一次參加「渣馬」的半馬拉松。她解釋說:「我覺得『渣馬』是人生中一定要試一次的,有幾可在馬路奔馳?10公里我已在其他賽事跑過,所以選『半馬』去挑戰一下自己。」

去年11月底已經退役了差不多一年的Sherry,參加了個人首個10公里跑,結果49分鐘完成,拿第13名。跑步,本來是她去年初做完十字韌帶手術後的恢復治療,慢慢為keep fit而跑,到現在為興趣而跑;她說:「跑步與游泳是兩碼子的事,我從以前游水多過行路,到參加跑步比賽,不是大家想像般容易,游水在水媯L重力,跑步則有地心吸力。」

邊跑邊聽Lady Gaga

現在體重比做全職選手時輕2-3公斤,約120磅的Sherry,一星期跑3天,每次落街跑40分鐘,對於第一次參加「渣馬」,她坦言以「玩」的心情去跑:「我可能是最『渣』的半馬跑手,希望在兩小時內完成比賽。」Sherry還會帶備mp3,聽粌ady Gaga的《Bad Romance》,回想09東亞運賽後一班師弟妹邊唱、邊跳這首歌為她告別。

27歲、09年12月退役,現兼職TVB《體育世界》主持及游泳教練、09香港東亞運游泳1銀1銅/06多哈亞運1銅(接力賽)

蘋果日報 2011-02-17

蔡曉慧為愛犬愛上跑步

出戰今屆渣馬的芸芸跑手中,除李致和外,亦有不少香港精英運動員「轉行」參戰,前香港飛魚蔡曉慧(Sherry)更跑出泳池,首次出戰渣馬半馬賽事。能令Sherry化身女跑手,除了減肥成推動力外,其1歲半的愛犬Oki日夜陪伴主人練跑更是功不可沒。

 蔡曉慧自09年東亞運退役後接受了十字韌帶手術,其後於接受物理治療期間,需以跑步幫助恢復,令Sherry從此愛上這運動,但卻一度難倒該位前泳隊一姐:「跑步與游泳最大的分別在於我不習慣流汗的感覺,總覺得全身『黐立立』,而且我又有扁平足,有時跑得多會腳痛,但自去年暑假練跑以來,卻逐漸令我愛上流汗的感覺,平時游水好像游不累,但跑步後流一身汗感覺卻像真正消耗了脂肪一樣。」

 愛上跑步後,Sherry每周均會於家附近練跑2至3次,每天早晚更會與「幕後軍師」加操,所指的是Sherry的愛犬Oki。歲半的Oki為柴犬,性格好動,與Sherry的運動員身份不謀而合。「愛上跑步的另一原因是因為Oki,牠每天早晚均會到街上散步半小時,每次都拉荍琱ㄟ悸熄],看見牠跑得快,我也愛上每天與Oki跑步的時候,希望自己愈跑愈快追得上。」Sherry抱荂u無時停」的Oki笑說。

 除與Oki練習外,Sherry為了渣馬亦自訂訓練計劃,雖僅得一次參戰10公里賽事的經驗,但首戰半馬的Sherry希望以2小時完成賽事:「上次我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10公里賽事以49分鐘完成,跑後覺得不是太累,所以參加渣馬半馬,希望能以2小時完成賽事。」

鼓勵參賽者堅持到底

 直言不是為了跑第一而參加的Sherry,以昔日運動員身份鼓勵跑手堅持到底:「跑步與游泳一樣,不論初次參加或是職業跑手,比賽中途一定遇上想放棄的時候,我覺得鬥志是很重要,其實要『上巴士』(超過大會限定的完成時間被取消資格的跑手接載車)很容易,但於想放棄的時候,記荍髡角魌氻~是參賽的目標。」

文匯報 2011-02-19

蔡曉慧退役做陪跑狗主

有香港女飛魚之稱的蔡曉慧(Sherry),退役後終於一嘗心願養柴犬,除了親力親為照顧及訓練愛犬,更日日陪牠跑步。不足一歲的柴犬Oki精力旺盛,如果Sherry跑得慢,Oki會不耐煩地咬着狗繩向前 扯,而無論甚麼天氣,Sherry亦堅持每日帶愛犬出街散步。做陪跑主人,你以為真是陪跑這麼簡單?

沖繩邂逅日本犬

作為香港泳界的大師姐,Sherry以往的訓練十分緊密,早上5點就要起牀,每日練水5、6個小時,另外要兼顧學業,因此養狗的心願一直未能實現。去年完成東亞運比賽後宣布退役,Sherry就急不及待養了柴犬Oki,正式成為狗主。

Sherry對日本犬情有獨鍾,源於一次在日本沖繩縣遇見秋田犬,頓覺非常喜歡,可惜因香港的居住環境所限,她選擇了與秋田犬外型相近、但體形細小的柴犬,Sherry透過鄰居介紹,從繁殖場將愛犬帶回家,改名Oki(日文解沖繩縣)作紀念。

天天陪跑風雨不改

Sherry形容,愛犬與她一樣喜歡運動,而且跑得比她快,「當我跑得慢,牠就會咬扯狗繩,想叫我跑快些,所以是我陪牠跑,不是牠陪我。」即使每日跑步也不夠消耗Oki的精力,牠在家仍會忽然自己跑來跑去兼「掟彎」衝上梳化,又會咬住拖鞋要人跟牠玩耍,難怪Sherry在街外絕不放開狗繩,今次拍攝亦不例外。

狗做運動最開心

剛修畢中文大學體育學文學碩士的Sherry,對狗隻做運動的好處亦略知一二,她表示狗隻多做運動不止對身體好:「狗隻本身是很活躍的動物,需要很大運動量,我覺得牠們跑步時,笑容最燦爛、最開心!」此外,她表示狗隻缺乏運動會變肥變鈍,如果狗主怕跑步累,最好亦帶愛犬散步。以Sherry為例,她每日早晚必定帶Oki出外散步,在附近晨運的婆婆還非常喜歡Oki,一見到牠就很開心!

考慮教愛犬游水

主人與狗隻同做運動有很多選擇,包括游泳、跳水、接飛碟及接波等,「還有滑浪!不過Oki年紀還小,而且又細膽,等牠滿一歲、定性後才考慮帶牠去游水。」Sherry現在轉型做游泳教練,將來親授愛犬游狗仔式,Oki一定要好好地學,不可以失禮!

圖、文提供:

 《My Pet寵物閑情》

都市日報 2011-01-28

隔牆有耳:擬設泳會蔡曉慧創業

香港體育要有好發展,唔一定要辦亞運。泳壇美少女蔡曉慧自從09年東亞運退役後,生活多姿多采,既寫專欄又做體育節目主持,仲剛剛完成中文大學碩士課程。佢下一個目標,就係明年暑假前成立泳會,培育本港游泳精英。

蔡曉慧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透露,創辦泳會只係第一步,終極目標係開辦游泳學校。佢話當年做運動員時,曾經在學業和體育之間做取捨,深明本港運動員背後鴷]袱,「教育同體育一齊去進行,先至係提高一個地方體育水平最好黻答k」。

八方聽完真係好感動,總好過話唔支持亞運就係政治化麍Y纗B動員。

蘋果日報 2010-12-30

政情:蔡曉慧盼辦泳校授徒

特區政府對退役運動員鴾銧岫陷X多,事實勝於一切。前港隊游泳代表蔡曉慧尋日政府新聞網訪問中話,佢鼤袚孕媦衎Y開辦自己游泳學校;即使困難重重,都會憑住永不言敗嚘諯城礅鸗言h。連港隊代表都要自己創業謀求出路,可見政府對運動員鴾銧岫陷X多!

蔡曉慧去年鰝F亞運勇奪女子4×100自由泳接力銀牌。 (資料圖片)

暑假先成立泳會

自去年東亞運退役後,蔡曉慧無停落薄A讀書、寫專欄、做電視體育節目主持等,全部朝終極目標前進。曾經鰬國讀書、做過加州柏克萊大學泳隊隊長懮\,琝髡角中j體育運動科學碩士課程,佢希望傳授自己十幾年游泳經驗畀下一代,但明白做洐囓i以一步登天,所以決定出年暑假率先成立泳會,同全港百幾個泳會競爭,務求令港隊後繼有人。

其實好似蔡曉慧咁優秀黻h役運動員,好應該用於幫手培訓本地新星,不過佢都選擇自己創一番事業,政府聽到真係要檢討黻捸I

東方日報 2010-12-30

政情:蔡曉慧辦泳會扶後進

自去年東亞運退役後,前港隊泳手蔡曉慧冇停落,讀書、寫專欄、做電視體育節目主持等,全部朝終極目標前進。曾經美國讀書、做過加州柏克萊大學泳隊隊長佢,完成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碩士課程。

佢尋日接受網上訪問時分享話,希望傳授自己十幾年游泳經驗畀下一代,但明白做洐囓i以一步登天,所以決定出年暑假成立泳會,同全港百幾個泳會競爭,最終令港隊後繼有人。

太陽報 2010-12-30

蔡曉慧培育「飛魚」 接班人

【本報訊】香港泳壇名將蔡曉慧自○九年東亞運動會退役後,一年來生活忙碌,唸書、當電視體育節目主持、籌備泳會、寫專欄……但總沒有忘記最終目標:創立自己的游泳學校。

蔡曉慧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表示,很多年輕泳手每天在泳池來來回回地「捱塘」,重複同樣動作兩個小時不知為了什麼;縱有潛質也未能發揮出來。

蔡曉慧說,在香港讀書壓力很大,一般家長只把運動看成課外活動;但她強調,要培養出色的運動員,教育與體育必須同時進行。

蔡曉慧表示,要培養出色運動員代表香港,除了要懂發掘有潛質的人才外,如何幫助他們發揮更為重要。

自己雖已退役,但最終的心願,是看到後繼有人,香港泳壇以至整個體壇能有更好的發展。

大公報 2010-12-30

擬創游泳學校 傳授經驗教訓 蔡曉慧銳意培育新飛魚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偉立報道:本港讀書壓力大,不少家長只視體育為課外活動,要真正將體育普及化及創出好成績並非易事。「香港女飛魚」蔡曉慧昨日於《政府新聞網》專訪中表示,要培養出色的運動員,教育與體育必須同時進行,正計劃創立自己的游泳學校,把自己10多年作為游泳運動員的經驗和教訓,傳授給下一代,培育新一代的「飛魚」接班人。

冀將美式訓練帶來港

今年27歲的蔡曉慧為香港泳壇征戰10多年,獲獎無數,至今仍保持多項香港紀錄,亦多次獲選為最佳運動員。她在香港拔萃女書院中五畢業後,赴笈美國升學,還成為加州柏克萊大學泳隊的隊長;在旅居美國的6年間,她領會到游泳的樂趣,希望把美國的訓練模式帶來香港,創立自己的游泳學校,培養本地年輕一代的泳手。

培養學生對游泳興趣

蔡曉慧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表示,在美國的訓練氣氛非常好,注重水陸訓練配合;全隊朝茼P一目標奮鬥,互相鼓勵和支持;學生代表學校比賽計學分,上課時間有彈性,讓學生可兼顧學業與訓練。她指出,在香港讀書壓力很大,一般家長只把運動看成課外活動;但她強調,要培養出色的運動員,教育與體育必須同時進行,希望藉茬苭游泳學校,培養學生對游泳的興趣,幫助他們透過運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教他們建立清晰的目標,學習分配時間,期望把自己10多年作為游泳運動員的經驗和教訓,傳授給下一代。

盼港泳壇發展更好

她表示,泳會的籌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教練是年輕、有創意的,正積極與不同學校聯絡,期望2011年暑假「開張大吉」。目前,全港已有百多間泳會,要突圍而出絕不容易,憑蚑移撘z剛完成香港中文大學的體育運動科學碩士課程,所學正好派上用場。蔡曉慧從美國回港後,一直有私人教授泳術。她表示,當運動員只需保持狀態,努力訓練,在比賽中發揮最佳水準、爭取最好成績;但作為教練,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況,編訂長遠的訓練計劃,使泳手能按照自己的體質和水平,在目標比賽中有最佳表現,要做到這點,時間上要拿風ХT。她認為,要培養出色運動員代表香港,除了要懂得發掘有潛質的人才,如何幫助他們發揮更為重要。自己雖已退役,但最終的心願,是看到後繼有人,香港泳壇以至整個體壇能有更好的發展。

香港商報 2010-12-30

知魚之樂 蔡曉慧:始終是運動

上年香港舉辦東亞運動會,女飛魚蔡曉慧(Sherry)以4×100混合接力銀牌告別16年的泳手生涯。適逢2010年近在咫尺的廣州舉辦亞運會,曾參與3次奧運、3次亞運、4次東亞運的Sherry,今年第一次以觀眾身份感受亞運,Sherry直言:「睇比賽直播比自己出賽仲緊張!」回望退役一年,泳隊教練、香港奧委會成員、體育節目主持、體育碩士生,多重身份從未與體壇脫節:「希望將來以另一角色貢獻體壇!」

首個自編自導的節目,要自己約Crew、訪問及構思故事「一腳踢」。

亞運背後辛酸史

今屆廣州亞運其中一個亮點當然是香港坐擁半個主場之利,迄今已在單車及武術項目獲得多面獎牌,Sherry首次坐在電視前睇直播,看茬璅恕漍斂首蔬t傷勇奪銀牌,感動之餘亦替她高興。但卻道出運動員的辛酸史,「不少人只睇到運動員獲獎時刻,其實運動員長年累月的刻苦訓練,多少會有傷患纏身,尤其是關節勞損。」Sherry表示自己長達16年的運動生涯中,亦曾經因為手指骨裂以及十字韌帶撕裂要暫停及忍痛訓練。

大師姐接班人?

擅長背泳及混合四式的Sherry,多次刷新香港紀錄,近年香港更有韋漢娜、歐鎧淳、施幸余等好手,究竟誰是「大師姐」心目中的接班人?「從來冇接班人這回事,因為一直以來泳壇不是由我一個人玩晒,泳壇有很多出色泳手,而且時間愈游愈快。」今屆亞運女子泳隊亦有兩面來自4×100接力的銅牌,而劉彥恩在接力第一棒更打破Sherry所保持的100米背泳紀錄,泳壇精英輩出,「大師姐」絕對可以放心!

不入娛樂圈

運動員生涯中,Sherry面對鏡頭不計其數,退役後,Sherry亦嘗試擔任體育節目主持。「節目一星期錄影一次,自己要負責採訪同主持,起初『口窒窒』兼『照稿讀』較為生硬,幸好其他主持對我十分照顧,不時指導我之餘亦給我很多機會。」最蝦碌是訪問運動員時,由於與他們很熟落,不時訪問變閒聊,反而難以掌握訪問技巧。但問到會否加入娛樂圈發展,Sherry坦言自己太愛運動,還是較喜歡體育節目主持這個角色,為體壇盡一點力。

Sherry一身運動Tracksuit打扮,坦言不愛扮靚愛健康。

多做運動唔怕肥

以往運動員日子,每日至少練水4小時,退役後的Sherry閒時會跑步Keep Fit,怕不怕會變肥?「自己向來不追求收身,只要身體健康就好。」她表示,以往為求減低受傷的機會,比較少做其他類型運動,「紮紮跳」的她現時終可一嘗其他運動,由籃球、兩項鐵人到半馬拉松等。現時反而較少游泳,兼任中學泳隊及私人教練的她表示「只有教游水時會落水」,更透露將會開辦泳會吸納更多游泳初學者。

蔡曉慧一樣有玩近年熱爆的Facebook與微博,將生活所想與「粉絲」分享。

後記 不愛Shopping愛打機!

小記見整個訪問皆圍繞運動,嘗試問Sherry的消閒活動習慣,豈料Sherry與一般女性大不同,不愛行街Shopping,一身運動Tracksuit更是她的至愛。她近期最愛就是玩PSP的《Winning Eleven》、Wii的《Wii Sports Resort》以及iPad的《Angry Birds》,她笑言「始終都係運動琝齱I」

撰文:林子聰

攝影:林資凱

東方日報 2010-11-20

蔡曉慧 綠水英雌 迎向人生第三個十年

學電視劇主角柴九的說話,人生可以有幾多個十年?度過了人生第 27個年頭的蔡曉慧 (Sherry),只過了人生第一個十年,一次無心插柳參加游泳訓練班,便找到人生的目標。17年的游泳歲月,她最多曾獨攬項香港游泳紀錄,成為香港傑出運動員,先後在國際賽事中,獲得12金、3銀、銅,還獲選為北京奧運和香港東亞運的聖火火炬手,在去年參加過東亞運後為游泳生涯畫上圓滿句號。圓夢之後,人生還是要繼續。離人生第三個十年還有一段日子,蔡曉慧慶幸,憑游泳,已能找到人生的未來目標,「沒有游泳,沒有今天的我」。圖文:虢樑(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0 歲時……無心插柳入泳壇

「When I was just a litter girl, I ask mymother, what will I be?」

就像這首歌一樣,10 歲時的女孩,永遠喜歡問媽媽未來的人生會怎樣,但小時候的蔡曉慧卻在游泳池中找到答案, 「我小時候的學業成績很普通,但一下水,我卻像變了另一個人」。

蔡曉慧永遠記得1993 年,媽媽不放心體弱的弟弟獨自去康體發展局的游泳班,硬要10 歲的她陪弟弟一同參加,小孩子那會甘心?但她一下水卻顯露出游泳的潛能,僅僅用了一年便完成10 級培訓班,比平常人快了好幾倍,獲破格選入香港少年泳隊。

12 歲更代表香港參加國際青少年賽事,翌年打破第一個香港游泳紀錄;1997 年首次代表香港參加國際大型游泳比賽,於1998 年代表香港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青年運動會取得銀牌,為香港作出零的突破,冒起的過程只能用「快」字形容。

此後蔡曉慧已成香港游泳主將,於2000 年悉尼奧運起連續3 屆參加奧運。她在2004 年參加雅典奧運時,更擔任中國香港代表隊持旗手。2007 年,蔡曉慧在澳門亞洲室內運動會中奪取8 面金牌,她所參賽的8 個游泳項目中8 次刷新7 項香港紀錄、亞洲室內運動會的賽會紀錄,成為該運動會中最多金牌及獎牌的運動員。2008 年5 月1 日,蔡曉慧在北京奧運會香港區火炬接力中,成為第117 位傳遞奧運聖火的火炬手。

沒有人生第一個十年的無心插柳,便沒有這一切榮耀。

20 歲時……負笈美國獲益多

2002 年,蔡曉慧還差一歲便踏入人生第二個十年,剛剛離開讀了7 年的拔萃女書院,便遠赴美國負笈美國加州的橘郡海岸學院(OCC),在全美泳賽中刷新香港百米背泳紀錄。這不單上了學院的網頁頭條,還獲美國著名學府柏克萊大學的泳隊教練相中,破格力邀她入讀該校,成為「柏克萊人」。

她更曾在加州社區大專泳賽,一口氣連破3項大會紀錄,成為「全年最佳表現」及「全場最佳女泳手」的雙料得主,曾任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泳隊隊長。

游泳為蔡曉慧帶來很多。在美國讀書的日子,能夠與多位世界級泳手如比素爾(AaronPeirsol)、歌蓮(Natalie Coughlin)等名將練習,接觸世界先進的游泳訓練系統, 「我在受傷期間,以為要暫停練習,但那裡卻用一些保護裝置,可避免加劇傷勢,亦能維持訓練進度。」

而名將們面對逆境的態度,也令蔡曉慧獲益良多。就如她原本計劃2009 年底東亞運動會後退役,但其十字韌帶卻在同年6 月撕裂,差一點便要退出比賽,但美國的經歷令她選擇勇於面對, 「以往我面對困難,只會想放棄或強來,但這一次受傷,我卻選擇用避重就輕的方法,避免令傷勢加劇之餘仍能訓練。最後為香港取得1 銀1 銅,為14 年運動員生涯畫上完滿句號。」

30 歲時?喜迎人生新挑戰

運動員總有退役的一天,對蔡曉慧而言,卻有莫名的解脫感覺。「以往出國都是比賽和集訓,退役後第一件事,是和隊友去一次真正的旅行,目的地是台灣,吃了不少東西。」退役後的第二件事,蔡曉慧還養起狗來,每日定時帶小狗出去散跑, 「自小已一直希望養狗,但在香港做運動員,除了訓練之外還要兼顧學業,哪有時間照顧寵物?現在退役了,終於有時間。」她還不時參加三項鐵人比賽,鬆鬆筋骨。

蔡曉慧也曾在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工作、擔任無邦q視體育節目《體育世界》主持人、香港體育學院游泳教練,並擔任新加坡青年奧運(香港區)大使。

還有幾年才踏進人生第三十個年頭,蔡曉慧對未來躊躇滿志, 「對於將來,我計劃將從事與游泳有關的事業,作為我的終生職業。」將來的人生還是要繼續,無論成與敗,從泳場轉戰社會的蔡曉慧也敢於面對, 「It is notwhether you win orlose, it is how youplay the game」這句她舊日的名言,已成為她面對未來人生的座右銘。

本港泳壇名將輩出

本港四面環水,早年的香港人大多懂得游泳,當局亦有舉辦港九渡海泳等大型比賽,游泳項目在亞洲地區發展較早,早在戰前已是名將輩出,如南華會的楊秀瓊代表中國參戰奧運。及至戰後,香港多位游泳名將北上報效祖國,如戚烈雲更成為中國的國家隊教練,為中國今日的游泳發展奠定根基。

而香港業餘游泳總會由「體育沙王」沙理士於1950 年初成立,更於1952 年首次派出4 名游泳運動員,參加當時在赫爾辛基舉行的奧運會,也是本港首批參與奧運的運動員。

時至今日,隨虒篞蔗M場地日趨改善,越來越多有潛質的游泳運動員冒起。除了蔡曉慧外,方力申、韋漢娜、施幸余及歐鎧淳等,都能在國際賽上取得佳績,有力挑戰中日韓等游泳強國。

退役港將生活漸有保障

運動員將所有時間和精神投放在體育競賽上,努力不懈為香港帶來榮譽,退役後的保障漸獲政府和社會關注。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已聯同民政事務局,舉辦「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透過向精英運動員提供教育及就業兩方面的支援,從而培育自信、忠誠、受人尊敬、具競爭力的世界級體育人才,成為年輕人的榜樣。

這計劃透過大專院校及贊助商的支持,令全職運動員無後顧之憂。考慮到個別體育項目的特點,包括訓練時間及競賽時間表、個別運動員的需要和個人目標,以及已有的支援項目和架構, 「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提供彈性服務,包含不同類型的項目,配合運動員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讓運動員在不同階段也可以為退役後的生活作好準備。

計劃的項目大致分為兩大項,一是為現役運動員提供的支援,如提供財政支援以便報讀兼讀課程,包括網上英語課程、謀生技能講座(時間管理、公共關係、市場推廣、財政管理等等)、教育及職業發展的諮詢服務及工作坊、實習機會。另一是為退役運動員提供的支援,包括體育大使計劃、進修前教育課程、按照特別條件入讀大學、網上英語課程、獎學金計劃、職業訓練(長╱短期)、補習班助學金、師徒計劃、職業發展諮詢服務、就業機會╱實習機會等。

大公報 2010-11-07

數碼世界.尋樂 蔡曉慧

蔡曉慧,前港隊游泳隊成員,曾參與3屆奧運、11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2006亞運4x100自由泳接力銅牌、2009東亞運動會1銀1銅。現時身兼三職分別是體育節目主持人,中文大學體育學文學碩士、拔萃女書院游泳隊教練。

相信提起蔡曉慧(Sherry),大家自必會想起「飛魚」這個綽號,其實早於上年東亞運後,Sherry已經正式結束運動員生涯,展開人生的另一頁:身兼體育節目主持人、教練和學生三職。大家可能會覺得她這般忙,自然會對數碼產品興趣不大,但事實剛剛相反。Sherry擁有手機、數碼相機、MP3、電子測步器、iPad、iPod nano等十多種數碼產品。Sherry表示:「我自細已經好鐘意數碼產品,呢類物件令我可以接收更多新資訊。」另外,以往為了練習時可以解悶,她亦擁有PSP遊戲機,但最令人驚訝的是,外表斯文靚女的她最愛遊戲竟係Winning Eleven、GTA等,真的令不少人大感意外。有段時間在外地讀書的Sherry亦指出:「外國運動員見我有咁多數碼產品,以為香港運員係走在潮流尖端。」工作、遊戲兼備早陣子Sherry生日,媽咪、細佬就送了iPad給她做生日禮物,自此她對這新玩具愛不釋手:「返工果陣iPad可以俾我記錄工作日程,返學又可以利用iPad來下載notes,最利害鵀a方係可以用佢臂nderline課文重點,而且仲要有書籤功能,真係好似帶左個書包出街咁,其實以前讀書個陣就希望有樣咁鼤ㄚ~出現,依家真係夢想成真咁。」另外,在公餘時iPad又可以為Sherry解悶:「iPad儮C戲比較簡單,唔會太過複雜最適合用來消磨時間,又可以上網同朋友玩,俾左前所未有儱s體驗俾我。」以往要帶幾樣數碼產品出街的Sherry更指出,擁有iPad這「私人秘書」後,可以帶少幾點gadgets出街,個袋都輕了不少。能量偵察儀擁有男仔頭性格餱herry,自細都鐘意睇《龍珠》卡通,問及她最想在未來擁有的IT產品時,她就希望有個類似撒亞人所用的能量偵察儀。佢解釋:「有時出外比賽或帶隊,由於不知對手實力都幾難準備,所以我希望有樣類似《龍珠》內撒亞人比達使用的偵測儀,可即時分析對手實力,咁樣成個比賽就會更容易部署。」

即使相隔異地,數碼產品可以令人與人之間關係拉得更近。

電腦廣場 2010-11-02

政情:蔡曉慧食有機菜減壓

人人都追求健康生活,近年愈褶U多人主張要食得有機、食得自然。柴灣青年廣場尋日舉辦鱄荂u有機生活齊體驗」活動,請蟀P級媽咪馬詩慧(Janet)、前香港游泳代表隊隊員蔡曉慧同今年ITU亞洲三項鐵人賽冠軍勞証顯,同大家分享如何將有機飲食同運動結合,卓妮咁注重養生之道,當然要去湊嚗鷎x啦!唔講唔知,原來佢]好多年前已經開始鬫鳥鬙肮﹛A不過多數由外國開始。莫非香港要有機真係咁難?

馬詩慧(右)平時都鍾意買有機蔬果畀囝囝王躍穎食,可以健康齱C

馬詩慧唔熟唔幫襯

蔡曉慧同卓妮講,以前鰬國讀書兼做運動員時,由於壓力大,經常煮飯仔減壓,最鍾意用有機蘿蔔炆牛腩,健康之餘又惹味。而美國早已流行有機生活,所以超市有好多有機蔬果畀佢選擇,佢見有機食物冇農藥同防腐劑,食食鼢N慣鬫鳥驉C鷊s西蘭長大鼣珛顯就話,大部分新西蘭人都係食有機蔬果,習慣成自然,依家雖然香港冇咁多有機蔬菜可供選擇,但都會叫媽咪揀有機食品,等全家都齊齊健康。

蔡曉慧當年鰬國為減壓而煮飯仔,最鍾意用有機蘿蔔炆牛腩。 (林妙詩攝)

食鬫鳥鷜音璆|、五年顃anet仲教大家點揀有機食品。佢話依家市面好多商舖都標榜自己麰鼠~係有機,但憑肉眼真係好難分得清,所以佢一般都係幫襯相熟鴭梁E或者大型連鎖店,咁樣實有信心保證!

東方日報 2010-11-07

港泳手蔡曉慧嘆避無可避

對於郭晶晶在泳場上被紅外線偷拍,前香港游泳運動員蔡曉慧認為此事避無可避,希望運動員提高警覺,更稱曾有隊友遇過類似情況︰「十幾年前佢練完水到更衣室沖涼前,見到有個女人拎住透明膠袋想偷拍,好彩及時阻止。」

蔡曉慧稱曾有隊友險遭偷拍。 (資料圖片)

另外,香港業餘游泳總會秘書長王敏超稱會研究如何保障運動員的私隱,他說︰「好似香港鴾魌伢|控制場內影相或者拍攝,有任何可疑會阻止,會檢查所有入場人士巀廒v機,包括教練和運動員。」他表示會向國際泳聯反映此事,而下月舉行的廣州亞運會亦會向中國泳聯商討特別處理方法。

前泳手兼藝人司徒瑞祈:「香港泳池好嚴,救生員坐鰬搘x睇得好緊,不過呢瓥冇得避,練水鶖犰n專心,有人影到唔會知。」

東方日報 2010-10-10

蔡曉慧爆隊友險被偷拍

前香港游泳運動員蔡曉慧認為,運動員應提高警覺避免偷拍事件,她表示曾有隊友遇過類似情況,幸及時發現阻止,蔡曉慧說︰「十幾年前隊友練完水到更衣室沖涼前,見到有個女人拎住透明膠袋,原來想偷拍。」

另外,香港業餘游泳總會秘書長王敏超表示,會向國際泳聯反映意見,強調以保障運動員私隱為大前提,他表示香港比賽會控制場內拍攝權利︰「如果見到有任何可疑會阻止,又會檢查所有入場人士巀廒v機,包括教練和運動員。」至於下月廣州舉行的亞運會,他表示會與中國泳聯研究特別處理方法防止事件再次發生。

太陽報2010-10-10

 

飛魚上岸 愛犬同行

2010 年是蔡曉慧(Sherry)的新開始。「女飛魚」不游了,結束職業運動員生涯,卻沒有告別運動,選擇用雙腿跑出人生新一頁。只是Sherry的路,是她在今年初的十字韌帶手術後,從撐茤銣學走路開始,一步一步的跑過來。正如她退役後投入另一種生活,也要由零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出全新的蔡曉慧

文:李思詠 圖:朱永倫

以往跟Sherry 做訪問,總是穿起鯊魚衣,在泳池邊侃侃而談碧波池的二三事。今天,她束起頭髮,一身短衫短褲,帶蚢}養半年的秋田犬Oki,笑面迎人大踏步, 高呼「我上岸喇」。脫離職業生涯,運動對Sherry來說變得簡單,Sherry 笑言: 「以前做運動,在泳池媮`有點『捱塘』的感覺;我現在做運動,是為了紓緩壓力,流一身汗比睡15 分鐘更精神,我享受流汗的感覺。以前運動對我來說是職業,現在是娛樂。」

去年底的東亞運, Sherry 在LadyGaga 的勁歌和隊友熱舞下,笑中有淚告別伴她成長的泳池。踏入2010 年,她當上《體育世界》主持和游泳教練,又攻讀中大體育學碩士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 展開人生新一頁,Sherry 確實由零開始——年初接受右膝十字韌帶手術,連走路這麼簡單的也要從頭再來,所以她特別珍惜跑過的每一步。她表示: 「十字韌帶在去年中已受傷,但為了出戰東亞運,我把手術押後到今年初。她又稱:「手術後我右腿連屈膝也成問題,撐茤銣從頭再學走路,花了幾個月才可以跑。那段時間很困擾、很辛苦,但我100%相信自己可以復元,所以今天能夠跑步,我特別珍惜。」

Sherry 在學生年代為女拔萃參加校際陸運會長跑, 「亂咁跑,對腳ヮ嚁N晒感覺」;現在再跑則必須跑得其法,更從耳朵開始學跑:

「因為我右膝受傷, 跑步容易『就住就住』,但物理治療師教我一定要左右腳平衡,所以要細聽自己的腳步聲,切忌輕重不均。只要跑得其法,我一定可以繼續跑下去。」

鼓勵Sherry 努力學跑的,還有心肝寶貝Oki:

「狗是很活躍的動物,我每天都帶Oki 散步,如果跑不贏牠,牠就『得戚』地咬茠秧a回頭望荍琚A像笑我跑得慢。如果我練不好,又怎能陪牠跑?」

從前天天晨操晚練,浮沉碧波池只會專注泳姿和水感;現在有時間就跑,腳踏實地反而輕鬆寫意,Sherry最愛欣賞身邊的人和事。但自言「目標為本」的她,仍堅持參加比賽,11月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便是她的處女作,期望1 小時內跑畢10 公里。會否挑戰半馬甚至全馬? 「嘩,咪搞,以前辛苦夠喇!」是的,全新的蔡曉慧只愛享受流汗的感覺,勝負已非她杯茶。

腳踏實地 未慣用下肢力量

別以為蔡曉慧是運動員,初學長跑便一日千里。游泳與跑步截然不同,前者茩咫W肢,後者則主要運用髖關節、四頭肌等下肢肌肉,Sherry 也花了不少工夫才掌握「腳踏實地」的感覺。

Sherry 以往天天浮在泳池媃p研泳姿,即使運用大腿肌肉,但仍較茩咫W肢,偶爾才跑步加強心肺功能。退役後投入長跑,對運動底子深厚的Sherry 來說也非易事: 「以往在水堥S有重力,不用跟地面接觸,但跑步則『腳踏實地』,加上我十字韌帶受傷,學跑已比一般人困難,單是每一步都接觸地面的感覺,已要時間適應。其實跑步不是兩條腿發力便可,應是從髖關節附近開始,還要鎖緊腰腹。」

游泳屬跑步最佳輔助

雖然游泳和跑步截然不同,其實兩者正是最好的交叉訓練(crosstraining),因為兩者所運用的肌肉不同,在訓練計劃上加入游泳,既可讓用作跑步的肌肉休息,又能鍛煉心肺功能。

Keep fit 良方

長跑是蔡曉慧的減壓良方,也是收身妙法,她說: 「沒訓練後肚腩就走出來,跑步keep fit 最好。」

最佳拍檔

今年開始飼養的Oki 是蔡曉慧的最佳拍檔,每天帶牠散步也會在屋苑附近的長命斜狂奔。

體能滿分

蔡曉慧早前參加健身中心的體能大測試, 一口氣挑戰跑步、單車機、引體上升等6個項目, 取得滿分的驕人成績。(受訪者提供)

光榮引退

蔡曉慧在師弟師妹簇擁下光榮退役,但她沒有離棄運動,盡顯出水能跑的本色。

新出路

退役後的蔡曉慧涉獵不同範疇工作, 希望多嘗試和學習游泳以外的東西, 碩士畢業後才決定路向。

明報 2010-09-18

逆水練飛魚信心 蔡曉慧

運動除了強身健體,更可改變人的一生。16 年游泳生涯就令前香港女飛魚蔡曉慧(Sherry)成為12 項香港游泳紀錄保持者,更為她帶來自信心、成功感和面對逆境的能力,使她的生命變得豐盛。蔡曉慧在2009 年東亞運動會後正式退役,意味茼o踏入人生另一階段。不過,她對運動的熱情仍未變,希望積極推動香港體壇發展。

文:黃祖兒、傳媒teen使麥海文 圖:陳業輝、資料圖片

游泳找到存在價值

校記:謝嘉欣(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中六)

編號:190100

「現在要學習的是化妝和咬字清晰!」退役後積極推廣運動的前香港女飛魚蔡曉慧(Sherry)說。

蔡曉慧自10 歲起醉心游泳,為港隊屢創佳績。於東亞運動會退役後,現時身兼多職,既是無邦q視《體育世界》節目主持人,又是報紙專欄作者,亦抽空當游泳教練。Sherry 表示,現時目標是推動香港體壇發展,她希望以傳媒人的身分令市民更留意運動。她雖卸下戰衣,仍心繫運動。回想退役前後的日子,Sherry 的心情可謂百感交集,一方面不捨得陪伴她16 年的游泳池,另一方面又期待開展人生新階段。於2009 年東亞運動會帶領師妹於最後一戰——女子4×100 米混合泳中摘銅,更為她的游泳生涯畫上完美句號。賽後隊友合力把Sherry 拋起,令她十分難忘,「這就是我16 年來游泳的目標,非常開心和感動」。她形容能參與東亞運是額外的獎勵,當時覺得勝負已不重要,只全心全意享受比賽。

習泳辛苦 得到更多

雖然練習游泳很辛苦,但Sherry 無悔當年加入泳壇, 「雖然犧牲了玩樂的時間, 卻可增值自己, 得到更多」。她的人生因接觸游泳而改變,游泳不單為她建立自信,更使她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對她的個人成長有莫大影響。習泳期間,除了得到教練的支持和認同,更結識了一群好友。Sherry 特別提到念大學時的教練如母親般關心她的學業和為她解困,令她深受感動。

以往Sherry 以學員身分習泳,現時成為游泳教練,她只希望學生覺得游泳是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以「捱過」的心態上課。她認為運動能使人有清晰目標和正面思想,能從失敗和逆境中學習。最後Sherry 鼓勵年輕人努力裝備自己,找出自己的長處並在該方面發展,從而建立信心和成功感。【文章經編輯刪節】

勝不驕為原動力

校記:潘琪慧(聖公會蔡功譜中學,中四)

編號:190626

「我自小就愛運動,因游泳的表現較佳,我便開始專注發展游泳。」當蔡曉慧談到最愛的游泳時,顯得份外開心和自信。Sherry 能夠成為著名職業運動員,背後付出的努力和家人的默默支持都不可或缺。

「運動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論退役前後,Sherry 都很愛游泳,也無悔當初選擇游泳為自己的職業。她微笑道: 「我很喜歡在水堛熒P覺,很舒服。」她亦很懷念昔日練水的情G,笑言剛開始習水時,曾想過扮抽筋到洗手間休息,但好勝心令她堅持練習。現在所創下的佳績,都是她當日堅持和努力的成果。

一顆謙虛的心會讓人進步,Sherry坦言討厭自大的人,故努力學習謙虛。她自小已有驕人成績,受傳媒高度關注,但從未因此而驕傲, 「我會反問自己,如果我沒有好成績,他們又怎會採訪我呢?我不會因而驕傲,反而會視之為動力」。

談到現時不少父母望子成龍,積極培養子女在運動方面的才能,Sherry指運動能使子女長大後也受惠,不過應依照其喜好加以培訓,否則會有反效果。她勉勵年輕人要找出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的目標抱茪@顆熱誠的心,做事便會事半功倍。【文章經編輯刪節】

運動是生活一部分

校記:葉倩盈(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中六)

編號:190648

運動在大家心中佔什泵鼽m?它只代表勝負和獎項嗎?前香港游泳代表隊成員蔡曉慧則有這樣的詮釋: 「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自10 歲開始習泳,而這項運動亦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從中我找到成功感和自信心,這些都十分珍貴,比獎牌更有價值。」

游泳訓練艱苦,念中學的時候,Sherry 每天上學前後都要習泳至少兩小時,風雨不改。但密集訓練沒有減少她跟朋友相處的時間,反而令她得到更多寶貴的友誼, 「艱苦訓練中,給我最大支持的是朋友。代表學校參加學界比賽, 他們一定會前來支持」。與Sherry 一起習泳的中學同學,現在都成為她最要好的朋友。

在美國受訓時,國際比賽剛結束,教練特別提到Sherry 打破了自己的舊有紀錄,令她留下深刻印象: 「當時我是隊中唯一的華人,表現亦不是最突出,當發現教練原來十分關心自己時,實在很感動。」Sherry 侃侃而談,語句中流露對教練的感激,證明成績並非一切。

現時,Sherry 已由飛魚變成電視節目主持,回望過去,Sherry 並沒有後悔: 「運動帶給我太多寶貴的禮物,例如友情、人生道理和自信。」從Sherry 身上,完全體現運動如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奮鬥的過程如何讓生活更加美好和豐盛。

【文章經編輯刪節】

傳天手記 大忙人不欺場

文:傳媒teen 使 麥海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清明節假日後的第一天,下蚨羉瓛茷B,一眾校記在維多利亞公園的噴水池等候蔡曉慧。因天雨關係,集合後要另覓地方訪問,幸好校記們都很合作,訪問順利完成。

一個人同時能做多少事?游泳運動員出身的蔡曉慧,現今是傳媒人,身負宣傳香港體育的責任,同時修讀碩士課程,蔡曉慧都能妥善分配時間,確實難得。訪問過後,校記都說蔡曉慧沒有架子,對校記的提問都回答詳盡, 「交足功課」。這看來跟她在媒體工作的經驗有關。

飛魚16年 退役當主持

香港退役游泳選手,12 歲加入香港游泳代表隊,1998 年代表香港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運動會取得銀牌。2004年雅典奧運會擔任中國香港代表隊持旗手。現為無邦q視《體育世界》節目主持人,並於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修讀碩士課程。

訪問感想

蔡曉慧

「校記表現成熟, 不像中學生!他們做足功課,清楚我的背景,問題也有條理。當記者是好的經歷,可以接觸不同的人,校記應珍惜!」

校記

葉倩盈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中六

「她沒什麼架子, 更主動問我們的名字。另外, 我覺得游泳的確帶給她很多物質以外的東西,例如堅持。」

陳淦熙

邱子文高中學校,中六

「這次訪問激勵了我,學會『不放棄』,也令我明白當人停下來,就應考慮『為什麼』而做,尋找推動力。」

鍾安娜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中六

「這次訪問令我重新認識她, 一個溫文、健談及喜歡游泳的女生。也令我學會堅持的重要。」

明報 2010-05-06

前港隊泳手蔡曉慧回顧運動生涯 談退役後發展

文:Ray 部分圖片:Oliver Tsang及被訪者 場地提供:Fitness First 

提起運動員,群眾所關心的往往是他們的比賽成績。對於他們退役後所要面對的問題,又會有多少人感興趣?今次《招職》走訪了前港隊泳手蔡曉慧,以及有意投身體育及康樂行業的年輕學員,與讀者分享運動員的苦與樂、運動員退役後的發展空間,以及本地體育及康樂行業的機遇。

「10歲時,我去了香港體育學院學游泳,記得當時的游泳班分為1至10級,以10級為最高,而我於一年內便由1級升至最高級。教練發現我擁有游泳方面的潛質,於是便推薦我參與香港少年隊。 」前港隊泳手兼12項本地游泳紀錄保持者蔡曉慧憶述,加入香港少年隊後,她一星期要接受六天的訓練,「中學期間,我每天早上4、5時便要起H『練水』,然後要趕回學校上課。放學後,還要再多練兩句鐘,所以每晚回家時往往已經是7時多。

「要兼顧學業及訓練當然困難,因為生活實在有太多引誘,例如看電視或上網等。不過每晚練水回家後,我還要吃飯和做功課,根本就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此外,有時候早上起來,的確會有躲懶的念頭,但每想到全部隊友均正為練水而努力時,我便會說服自己一定要繼續堅持下去。雖然偶爾想躲懶,但我卻從沒有要放棄游泳的想法。 」視失敗為成長過程「我一向沒有甚麼是特別出色的,唯獨游泳令我很有成功感。無論是比賽或練水得到優異的成績時,我就會感到很滿足。 」她舉例:「12歲那年,我參加了『高雄國際分齡游泳錦標賽』,結果取得三金二銅的成績,為我帶來了鼓勵。當然,作為一個運動員,是沒有可能未曾經歷失敗的。1999年,我在『世界盃短池游泳錦標賽』香港站的賽事中因傷而未能夠發揮應有的水準,結果得不到滿意的成績,令當時的我情緒很低落。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亦只不過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赴美國升學中七畢業後,蔡曉慧選擇了負笈美國升學,「我是為了游泳而去美國的,因為本地大學以讀書為主,若然我留在這裡升學,便難以騰出時間練水,以致無法保持水準,反觀當地大學無論在學術制度、練習模式或體育文化等多方面均較適合我。例如,練水以外,當地教練還會替我安排各種陸上訓練如舞蹈、瑜伽及普拉提 ( pilates ) 等,令我有如開了竅般,對游泳有了一番新的體會。 」進修為退役鋪路蔡曉慧於2007年修畢學士學位課程,並於翌年回港重投港隊,正式成為全職運動員。對於全職運動員的生活,蔡曉慧笑言,當時她主要於早上及下午練水,其餘時間則任由自己安排,生活可說是頗為舒服。「原本我打算參加『北京奧運會』後便退役,但後來得知香港成功申辦『東亞奧運會』後,便決定延遲我的退役計畫至去年底。計畫雖然是延遲了,但我早已開始為退役後的發展而鋪路。 」2008年「北京奧運會」完結後,蔡曉慧入讀由香港中文大學開辦的「體育學文學碩士學位」課程,「現今社會上已經有很多人持有學士學位,故此我亦希望善用練水以外的時間進修碩士學位課程,以提升個人競爭力。 」即將於今年稍後時間畢業的她表示,以前她只會以運動員的身分觀看運動,但課程卻令其學懂以不同角度出發,「運動與商業有何關係呢?商人及市民又會怎樣理解運動?多思考及了解這些問題,對於我今後的事業發展一定會有幫助。 」去年底參與「東亞奧運會」,於「4X100米自由泳接力」及「4X100米混合泳接力」兩個比賽項目中分別奪得銀牌及銅牌的蔡曉慧,於賽後正式為其運動員的生涯畫下句號。「回顧過去十多年的游泳生涯,最令我難忘的並非自己曾打破甚麼紀錄或贏得哪些獎牌,而是能夠與一班隊友建立友誼。當然,能夠參與『東亞奧運會』及於『雅典奧運會』代表香港隊擔任開幕禮入場大旗手等均是一些非常深刻的經歷。 」學習待人接物談及退役後的工作及生活,蔡曉慧以「多姿多采」去形容,「目前,我除了讀書之外,還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青年奧運會』宣傳大使及游泳教練等工作。雖然時間表編排得密密麻麻,但我卻感到相當充實。 」她坦言,投身社會後發現世界較以前當運動員時複雜,努力與收穫並不一定會成正比,所以現時仍在學習待人接物的道理。「儘管今後的事業發展仍然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必定會留在體育行業發展。 」籲年輕運動員思考出路最後,她寄語有體育潛質並有意成為運動員的青年人應有清晰的目標,「做運動是開心的事,若只盲目地練習,而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為何,便無法從中有所得著。此外,他們在專注練習的同時,也要多思考退役後的出路。事實上,現時有不少機構均有幫助運動員轉型的計畫,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轄下的『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 HKACEP ) 便是其中一例,運動員必須懂得主動爭取這些機會,若待退役後始作準備便會太遲。 」box:院校推運動及康樂課程 為業界培育人才本地體育及康樂行業的發展日趨成熟,不但為精英運動員提供了長遠的事業發展空間,也為有志從事相關工作的青年人帶來不少入行的機遇。香港浸會大學 ( 下稱「浸大」) 社會科學院體育系講師黃嘉儀 ( Allison ) 表示,浸大國際學院於2003年首辦「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課程,適合有興趣投身體育及康樂行業的學員修讀。「課程自推出以來,每年均吸引很多熱愛運動的學員報讀,當中更不乏精英運動員。 」「收生條件方面,學員除了要符合入讀副學士課程的基本要求之外,還須擁有正面的學習態度及清晰的學習目標。當然,學員若擁有出色的運動成就無疑會有一定的優勢。 」Allison指出,「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課程由浸大國際學院及社會科學院體育系合辦,重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以‘Tests and Measurement in Sport and Recreation’一科為例,學員不但有機會學習與體育測量有關的理論,還會獲安排參與相關實習活動,達致學以致用的效果。 」畢業生出路多「根據過往的經驗,修畢『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課程的學員均會選擇繼續進修相關學士學位課程,當中包括由浸大社會科學院體育系舉辦的『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 ( 榮譽 ) 學位』課程,以及專為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而設的『運動及康樂領袖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SRL ) 課程等。相關課程的畢業生普遍均已投身體育及康樂行業,有的加入了香港體育總會,有的任職體育教師,有的則於社區中心或特殊教育機構從事康樂活動統籌等工作。 」Allison說。

放棄加入港隊 選擇進修本地業餘單車選手林恩恆 ( Eddie ) 現為Vigor Cycling Club的成員之一,曾參與「環南中國海單車賽」及「香港多日賽」等多項單車賽事,並屢次獲得獎牌,他表示:「10歲左右我正式接觸單車,自此一直有參與不同公開賽事。兩年前,我曾有機會加入港隊,不過最後還是放棄了這機會,因為若然我加入了港隊,便得長時間留在內地接受培訓,即是說不能夠在香港繼續讀書。 」他不諱言,放棄了加入港隊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擔心退役後的事業發展路向,「當時我正在等候高級程度會考(下稱「高考」)放榜,的確有考慮過放棄繼續升學,但據我所知,退役後仍然能夠發展理想事業的單車選手真的不多,加上在現今的社會裡,一個學士學位彷彿已是發展長遠事業的基本條件,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升學。然而,由於我的高考成績不太理想,未能夠順利升讀心儀的課程,故此中七畢業後,我便選擇了修讀『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課程,希望循此途徑取得學士學位。 」Eddie笑言,儘管沒有加入港隊,但他仍然希望將來可以從事與運動有關的工作,「這亦是我報讀此課程的主要原因之一。課程教曉我很多關於運動的專業知識及技能,並提供了很多實習的機會。此外,課程亦讓我有機會接觸與不同運動如欖球及網球等有關的機構,拓闊了我的人脈網絡,對日後的事業發展或會有幫助。 」剛修畢「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課程的Eddie透露,他即將於9月入讀『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 ( 榮譽 ) 學位』課程,「很高興能夠入讀這個我心儀已久的課程。長遠而言,我希望日後能夠投身香港體育總會或成為體育教師,所以修畢此學士學位課程後,我亦打算繼續進修與教育有關的專業課程。 」進修教育文憑中五畢業後,蔡文珊 ( Christy ) 入讀了由浸大國際學院開辦的「副學士基礎課程」,並選擇了主修「運動課程」( Sport Studies Stream ),她憶述:「其實當時我是可以順利升讀中六的,不過由於我希望擺脫傳統中學以考試成績為先的學習制度,所以便毅然報讀了此課程。至於選修『運動課程』的原因,則是因為我一直對運動有濃厚的興趣,希望藉此學習更多相關理論及知識。 」修畢「副學士基礎課程」後,Christy先後再完成「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及‘SRL’兩項課程。「很多人以為我修讀的課程只與做運動有關,但事實當然並非如此。運動知識以外,課程還涵蓋管理及市場學等範疇,對我日後投身社會甚有幫助。課程更提供很多實習機會,使我可以將學得的知識應用出來。修讀‘SRL’課程時,我便在學校的安排下負笈日本大阪,於當地的社區團體進行了為期約六星期的實習活動,提升了我在康樂活動管理方面的實際能力。 」Christy坦言,初時家人對她選擇修讀以運動為核心的課程確實曾有一些微言,「起初他們替我的前途擔心,不過當得知本地體育及康樂行業的發展日趨穩健後,亦支持我的決定。雖然我並非精英運動員,但仍然希望將來可以從事與運動有關的工作,所以已經報讀了浸大『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並即將於9月開課。我亦計畫利用課餘時間兼任教學助理工作,為日後發展運動教育事業奠下基礎。 」caption:蔡曉慧笑言,過去十多年的運動員生涯為其帶來了很多難忘的回憶。

前港隊泳手蔡曉慧直言,現在本地運動員所得到的支援的確較十多年前好得多,但與美國、澳洲及日本等國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離。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體育系講師黃嘉儀表示,「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課程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升讀相關學士學位課程,為日後投身體育及康樂行業奠下更為穩固的基礎。

「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課程畢業生林恩恆 ( 右 ) 現為業餘單車選手,他坦言:「學士學位儼已成為現今職場的基本條件,故此兩年前我亦選擇放棄加入港隊而繼續升學。 」

先後修畢「副學士基礎課程」、「副學士 ( 運動及康樂學 )」及「運動及康樂領袖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三個課程的蔡文珊 ( 左 ) 直言:「雖然我並非精英運動員,但卻熱愛運動,希望日後能夠從事與運動有關的工作。 」

招職 2010-07-02

運動場上 領悟人生 抬頭滿希望

運動場上反映的是真實人生,得要相信。運動員作為一門專業/職業,與普通人一樣,同樣需要正能量來不斷超越自己。蔡曉慧(Sherry)和蘇樺偉(偉仔);一個是香港首席女飛魚(2009年東亞運動會後退役),一個獲體壇譽為「神奇小子」。在兩位金牌得主的人生路上,雖然每個時刻都稱不上波瀾壯闊,然而他倆除了通過身體來展示運動生命中的歡樂、奮進、挫敗、沮喪……還把內心的信念全然投放於身處的崗位上。說得深遠一點,就是以極其樂觀的心態,活出人生的多采多姿。誰不想事事如意?只要對生命存有希望,再加上一份拼勁,何事不可能?撰文:Karen攝影:Peter(部分為星島資料圖片)

體驗生活.勝負拋腦後

訪問當日正值黑色暴雨,相約兩位80後(Sherry和偉仔)在咖啡廳「談心」。對,是談心,因為一切的念頭都是由心而發的。

運動,對普羅大眾來說,或者是一項強身健體的生活小插曲。但在運動員眼中,運動佔據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有時甚至比自己更加重要。

聽茖潀鴗p伙子的真心直說,令人想到亦舒的名言:「一個人的時間用在哪堿O看得出的。」兩人的遭遇和生活模式縱然不同,信念/價值卻多有共通性,起碼是凡事正面和盡力而為。畢竟,這些都是歷練的昇華,也是個性的投射。

J M :要你給自己定一個角色,你會怎樣演繹?

S h e r r y :歷險家。我的人生是以歷險心態來過的,做全職運動員時,許多人都不看好這個職業,覺得無前途,但我堅持自己的理想,因為自己就是那類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即使現在退役了,我也是抱

歷險心態,有許多東西都想試想做,例如當《體育世界》的節目主持、擔任青年奧運會大使、在報章寫專欄,還有教游水等,這些嘗試都是以歷險心態來應對。

偉仔:我的角色是運動員。運動對我好重

要,因為如果我不玩運動,身體可能會差一些,亦可能會荒廢學業而只顧打遊戲機和睇漫畫。在這十多年的跑步生涯上,除了接受訓練和參加比賽,也要接受傳媒訪問和出席各項公開活動,有時都覺得做回自己本分(專注跑步)很困難,但這其實都可視為訓練的一部分。

J M :一日二十四小時,你的時間表會有甚麼內容?

S h e r r y :一日只有二十四小時,蚢磥ㄗ為驉A我希望一日可以有四十八小時。時間表當然由自己編排,其實由小至大,我都是「自己搞掂自己」。現在要應付許多不同的工作,而且每日都不同,早上九至一都在銅鑼灣奧運大樓返工(做青年奧運會大使),禮拜五要去將軍澳錄影,9月開始要返夜校,修讀中大的體育學碩士課程,真的忙得不可開交。不過就算再忙,我都會盡量每晚十一點前休息,保持睡眠七小時。

要體壇進步不能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所以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無論是以運動員身分接受傳媒訪問,抑或參與慈善/義務工作,最終目標是希望可以推動體育。

偉仔:我的返學時間是早上九點至下午三點,放學後,要做功課、要練習,時間很不夠用。作為運動員,每日訓練兩小時,餘下的時間便是休息(編按:休息都是運動訓練的一部分),又或與家人和朋友一起。

J M :一場比賽的勝與負得配合眾多因素,你覺得哪方面至為關鍵?

S h e r r y :我想先給勝利下一個定義,別以為金牌就是最好,能夠發揮自己,對賽事沒有後悔,做到問心無愧,已經很好了!

我想,勝利的關鍵是信心。舉個例子,初嘗試做節目主持時,由於對鏡頭不太習慣,即使望蚚飺Y講一句簡單的對白,都要不斷NG,證明自己對鏡頭沒有信心。幸好,現在已慢慢有進步,但仍然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偉仔:每一位運動員都想突破自己,我也不例外。但最重要的是,一直堅持自己的目標,

正如我跑步的時候,甚麼都不去想,因為即使經常想茩n贏,也未必能夠突破以往的紀錄,一切都是盡力而為吧。

蔡曉慧游泳基金

Sherry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蔡曉慧游泳基金」,是她把部分獲獎的獎金捐出而成立,旨在提攜後輩,減輕本港年輕運動員的經濟壓力。基金成立於2008年12月,曾批出款項給游泳選手作訓練之用。Sherry表示:「我退役後仍會繼續支持基金運作,希望能定時將錢存進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香港泳手。如果因為經濟問題而令有實力的泳手未能代表香港出賽,那蚢磥茈i惜了。」

學會放鬆.狀態大不同

喜歡去做的事,絕不會被外在環境所支配,一定會「從一而終」,這種能耐其實是心理質素的呈現。我們形容別人「狀態大勇」,箇中包含甚麼意思?

能夠站在頒獎台上,聽荋x聲從四面八方傳過來,必然有賴比賽中的最佳狀態。「放鬆了,游泳/跑步的方法便會很不同。」Sherry和偉仔異口同聲地指出,一旦緊張,就不會知道自己原來有多強壯。

J M :你如何向壓力/ 緊張說不?

S h e r r y :當覺得緊張時,我會拉筋和聽歌。跳入水時,腦袋是空白一片的,甚麼感覺都沒有,亦不知道身邊正在發生甚麼事,只知道自己非常Focus(專注),這是最好的狀態啊!

其實,運動比賽需要有一定的緊張感,不可太緊,亦不可太鬆,這樣才可以表現出最Top(頂尖)狀態,但怎樣控制總要靠自己的經驗。如果真的很緊張,我會嘗試睇闊一些,避免把眼光只Narrow(縮窄)在某一點。我的心思不會太執茼菑v在半個鐘頭後的比賽成績,反而會多想既然自己已用上好幾年時間來訓練,加上有家人和隊友支持,哪又怎會有緊張呢?

所謂「狀態不俗」,前提必須是要在你已經做到好叻的境界,才會出現,不是人人都能夠領悟到「空白一片」究竟是甚麼的精神狀況呢。

偉仔:我一向以來都不會想甚麼,就算是奧運會也一

樣,只會想自己要盡力跑。記得北京奧運那次,當時很緊張自己能否取得金牌,但當一落到場,在起跑開槍前那一刻,自己又好似鎮定起來,精神好集中,就算外面好嘈,我都不受影響。

J M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失意時,你會怎樣令自己重拾信心,找回繼續向前的力量?

S h e r r y :我會用正面心態來面對。2 0 0 6 年在美國比賽時,因碰牆出力過大,弄傷了左手中指的一條骨,打了五星期石膏。那時正是比賽季節剛剛開始,我很不開心。幸好有教練和隊友的支持,教練與我說為何一開始就放棄,要相信一定可以痊癒,即使暫時不能游水,也可以專注練腳。最後,在全美大學比賽前兩日,很戲劇性地竟然可以拆石膏,還可以發揮出最佳狀態,那經歷讓我知道失敗後,將勤補拙的重要。

偉仔:2 0 0 7 年,有次在雲南全運會上,我因腰骨痛影響了表現。經醫生診斷,也不知道出了甚麼問題,只食了醫生給的藥便繼續比賽。結果,我跑得第六名,很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其實,我現在有時都會感到腰骨痛,也試過痛到想放棄,但最後都會堅持下去。

J M :對於將來,你有甚麼計畫?

S h e r r y :由於現時正在面對許多新的東西,可以說是自己的「轉營期」,我會主動爭取學習的機會,希望將來可以在體育界發展。此外,近年較多出席一些與環保有關的慈善活動,包括珍惜用水和減少用紙。自己也身體力行來擔當「環保大使」這角色,寧願多坐公車,減少駕車。說到底,我都會以體育行先。

偉仔:過了明年1 月世界賽之後,我會看自己的成績再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不再跑的話,我可能會從事與資訊科技有關的工作。

後記:人人都可創造金牌軌[日光之下真的再無新事嗎?因蚢B動員的身分而接受訪問,相信Sherry和偉仔都已經駕輕就熟。誠然,世上沒有一天是相同的,在不斷流轉的時空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命軌[,亦有主宰命運的能力(這是在盡人力的層面上說)。正如,偉仔剛出生便證實患上黃疸病,接受治療後也難逃受痙攣困擾。其實他的成就,比不少健全人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只是匆匆一聚,但「生命不能量化,更不能量度」的感覺非常深刻,畢竟生命之路都隨各人的努力,一步一步地經營,只要明白這點,在面對困難時,就不會痛心疾首,反而更能在生命的大海中,開懷暢笑,為心中的金牌而奮鬥。

星島日報 Job Market  2010-08-20

女孩若水蔡曉慧 BEAUTY OF NATURE

「我的生活還是像從前一樣有一定的規律。因為這是對自己身體負責任,是生活的基本。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就是靚,做回自己,就會有自然美。」在繁囂城市裡,仍然殘留一點自然的痕跡,可以讓我們親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心尋覓,還能嘗得到自然的味道。我們追求自然,是因為相信在nature裡頭,有著一種美,能叫我們感到舒服和愉悅。

將這一種屬於nature的美放在我們身上,散發出來的便是所謂的氣質。氣質的美往往比化妝打扮而得到的,形式上或感觀上的美更加long lasting,因為這一種美是由感覺出發,繼而能滲進我們的內心,並非只停留在視覺上。所以,beauty of nature也是beauty of soul。

當你知道自己,相信自己,敢於將自己自然的一面表現出來之後,你便有了美的可能。例如是蔡曉慧(Sherry)。

在籌劃今期內容的時侯,我和程少偉都想找一個能夠呈現出自然美的人。但思前想後費盡腦汁都想不到有甚麼適合的人選,在日本的話,他會選蒼井優;在台灣,我會選桂綸鎂。可是,在香港卻一個也選不出來。最後ANGELA提議找蔡曉慧,一言驚醒。是的,蔡曉慧驟眼看只是個樣子很平凡的女孩,在街上跟你擦身而過,你或者也不會發現。但只要細心觀察,你便能從她身上感覺到一種獨特的氣質。但那種氣質不是細緻的,不會令人立即察覺得到,而是屬於細水長流的那種淡淡然,需要用心去感受,然後你自然會被吸引進去。尤其是她的一雙眼,沒有作聲,卻又彷彿有很多話在說。像流水,像雨滴,綿綿。女孩若水,看似平靜低調,其實可以幻化三千,在她二十多歲的今天。

運動員的樸實

毫無疑問,在蔡曉慧身上存在著一份自然美,是一種樸實的感覺,我想,這和她的運動員生涯有關。在退役之前,蔡曉慧是香港游泳代表隊的成員,10歲才開始學游泳的她,本來是陪有哮喘的弟弟到體育學院參加暑期游泳訓練班,希望能鍛鍊好弟弟的心肺功能,卻無意中被教練發掘了她的游泳天份,11歲便入選了少年隊代表香港出賽。由那天開始往後的十多年裡,她都一直留在體育學院進行專業的練習,也開始過著運動員那些充滿規律的生活。

「以前有些時候會感到lonely,因為每天都過著完全相同的生活。不知道為甚麼要令到自己這麼辛苦,每次練習都要游足4小時,教練又會不斷逼迫。直至到後來去了美國讀書,感覺就不一樣了。在那邊練水很開心,因為所有人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去奮鬥,又會互相支持對方,這才是游泳最開心的地方。」中五畢業之後,蔡曉慧聽從香港游泳隊總教練陳耀海的建議,遠赴美國升學,目的是希望她能感受美國的練習氣氛及文化。她形容在美國6年來的生活,就像使她開了竅。「我覺得運動不是單單講求體能上的鍛鍊,而是一種個人的成長,思想上的成長也是一部份。美國的好處是,運動與教育是一起進行的,可以幫你入大學,更可以當成是大學的學分。我覺得教育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在運動、體育裡學到的精神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分。

「而香港,始終最重要的是讀書。記得當年我考會考的時候,壓力很大,也沒時間去練水。在香港讀書和運動,只能二選其一。當然國內的運動員更慘。他們由小到大都要留在訓練基地裡生活,可能每年只有一兩次機會可以回家。而且那些訓練很機械式,即使練到受傷了,也沒有人會關心。因為只有成功的最頂尖的那幾個才有人理,而有很多很多負出了相同努力的,但未到那種高度的人,卻要被淘汰。」

健康自然美

從美國回來後,第一個挑戰就是北京奧運,那一次,蔡曉慧游出了個人四式最好的成績,並再次打破香港紀錄。而去年在香港舉辦的東亞運動會上,她更奪得一銀一銅,同時亦宣布退役結束運動員的生涯。

「其實我用了幾年的時間去準備退役。在大學畢業之後便開始想往後的路,當時是2007年,眼見北京奧運在即,便想將游奧運當成最後一場。但2009年的東亞運動會,竟難得在自己的城市舉辦,我想,如果不參加這次的比賽,一定會後悔一世。於是在東亞運動會之後才退下來。其實運動員的生涯總會有完的一天,在游泳項目裡,我算年紀大了,女孩子一般到24歲就差不多了,男孩可能可以去到30歲。而且新一代有很多都很有潛質,後來的人愈來愈多,也游得愈來愈快。」退役後的蔡曉慧,剛剛做了膝蓋的手術,她說康復後反而想嘗試玩其他類型的運動,因為覺得游泳始終只是一個人來來回回,接力雖然會比較開心,但始終都是一個人游完才到另一個游。「沒有team work,一起合作才是好玩的地方。但我沒有後悔選擇了游泳,因為游泳令到我變成另一個人。之前我是一個很怕醜的人,但在運動裡我得到成功感得到開心,然後人也慢慢變得開朗。」那麼生活是不是比以前自由了很多?「你說練習很刻板,返工其實也是一樣。所以,雖然現在自由度大了,但我的生活還是像從前一樣有一定的規律。因為這是對自己身體負責任,是生活的基本。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就是靚,做回自己,就會有自然美。」

害怕被定型

在泳池裡長大,當過香港首席女飛魚,是13項本地游泳紀錄的保持者,但眼前的這個女孩原來一直希望別人能知道她是「蔡曉慧」,而不只是「游水鶩荂v。所以兩年前,她便開始把頭髮留長,退役後更嘗試當電視節目主持,參與CHANEL化妝品舉辦的活動,在電台客串開咪,定期為不同的報章寫專欄。

「現在主要是讀書,我正在修讀香港中文大學體育學文學碩士課程,每個星期做一次主持,又在考教練牌,平時早上返part time文職,下午就去教水。3月會幫奧委會開始做宣傳青少年奧運會,聽說屬豬的,今年會很忙,哈哈。並不是刻意想脫離從前只是游水的形象,而是因為自己甚麼也想嘗試一下。很多人都以為運動員退役之後,當然是做教練。但我自己就覺得不甘心,不想一世都留在泳池裡,所以想走出來,看看還有甚麼其他自己喜歡的路,同時又可以繼續推動體壇發展。而且現在有很多時候要代表香港做一些宣傳體育的工作,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樣跳跳紮紮。以前我是比較活躍,像一個男孩,現在則想變得比較斯文,有一個女性化的形象。我想,這轉變也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階段吧。」同是游泳出身,又在電視上出現,令人聯想起她的前輩方力申,但蔡曉慧堅決地說,除了當主持之外,並不會嘗試在娛樂界發展。因為運動員出身的她,想保持這個專業的形象,不想過了界。「做主持其實都幾緊張,因為跟我們運動員平時比賽很不同。雖然都是給別人看,但比賽時的觀眾不會只專注在你身上。對稿、背稿、咬字要清也不容易,不過so far都幾好玩。我喜歡做《體育世界》的主持,以後會一直做下去,沒想過要做其他。我始終想幫忙令香港的體壇變得更好,想出一分力。」

不只一種80後

當然要令到香港變得更好,並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做到的事,同樣也不是一兩個人出力就會成功,政府在整個社會體系裡還是擔當著最重要的角色。而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特區政府其實一直以來都搞得不太好。

「香港政府就只懂給錢,但事實上又不會給很多。例如我們代表香港去外國參加比賽,機票錢和酒店錢這些都要我們自己出。贊助商通常只會贊助product 不會給你cash。政府不出錢,卻很喜歡佔我們的光采。在設施方面也做到不好,香港根本連一個國際級的場地也沒有。他們經常宣傳叫人做運動,卻沒有實體的設施去讓人做,連公園的草地都不准用。不過,雖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在這16年來,見到他們正在不斷進步。」老實說,我真的不明白,為甚麼政府連機票錢都不願出,如果我們的運動員再叻,但很窮沒錢買機票,那麼是否就不能代表香港出賽?至於基建就更加令人可惜,政府著重只是運動員的成績,例如說,如果黃金寶沒有為香港贏得這麼多獎,香港今天連一個正式的單車練習場都沒有。難得蔡曉慧還可以如此寬容地說政府在不斷進步,這可能是與運動員的成長背景有關吧,作為80後的她,在思想和心態都很正面。

談到對香港的整體印象,她說:「以前到外國比賽,很多外國選手經常都會問我,回歸之後香港是怎樣?我覺得其實在生活上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有一些政治上的問題,慢慢浮現出來。例如我發現社會上有很多不滿的情緒,有很多二元對立的矛盾。但我自己不會只是單純地只分開兩邊,會想清楚是甚麼事,比較理智。我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只是別人做甚麼就跟著去做,這是一種迷失的表現。例如當人們說80後的都應該要反高鐵,他們便跟著去反,當中其實有很多人根本不太清楚在發生甚麼事。我自己就覺得雖然現階段的高鐵有很多地方都要改善,但高鐵始終一定會在香港出現。因為無論你喜歡不喜歡也好,香港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高鐵沒有香港這個站,我覺得會比較奇怪。不過,說到底香港仍然是一個很好的城市。我始終最喜歡香港。雖然我在美國生活了6年,那裡的生活很悠閒,但我發現還是喜歡香港的那種忙碌但精彩的生活,喜歡快捷和方便。」

am730 2010-03-09

蔡曉慧 第二不算輸

無論如何不明白,究竟有甚麼動力,可以令一個小女孩早上五點半練水到七點半,放學後又立即由四點練到六點,每星期五天風雨不改。長大後,再隻身跑去美國繼續游游游,不怕皮膚粗手臂壯,也沒埋怨成長階段與行街扮靚拍拖唱K打機絕了緣。動力來源自只因習水一年便以十一歲之齡能加入港隊?是因為十三歲便打破香港紀錄?還是因為曾經叱吒十八項香港游泳紀錄?

不不不,這大概只是「果」吧。

真正的「因」,是任何時候只要把蔡曉慧Sherry丟進水堙A她便會開心了!

邂逅自信心

更真實的「因」,其實是游水帶來了Sherry自信。「我以前很沒自信的,極怕醜,上堂最怕給先生問問題,驚站起來給同學們盯茠熒P覺;小息不愛和同學玩,最喜愛獨個兒躲在一角喝維他奶,說來有點自閉。到後來,我的運動細胞開始發達,跑步有點成績,才首次和自信心邂逅。」。與陪人參加港姐然後自己贏得冠軍有點異曲同工,Sherry在十歲時陪患有哮喘的弟弟去學游水,結果有人窮一生體力也未達到的十級泳班水準,Sherry在一年內便達標,於是順理成章被提拔進港隊,短短兩年後便打破香港紀錄。別人說「吃鹽多過你吃米」是誇張法,但Sherry經過多年來地獄式訓練,「游水多過你行路」就是百分百真人真事。打破接近二十個香港紀錄之後,自信心也就和Sherry成了莫逆之交。

給曾俊華的信

觀眾對蔡曉慧的印象,除了94年雅典奧運代表香港擔任主旗手,就是去年香港舉辦東亞運時的退役賽事,Sherry被一班師弟妹拋上半空的感人場面。我們未必看得見的,是原來Sherry早成立了一個「蔡曉慧游泳基金」,希望在金錢上幫助一些經濟環境欠佳又真心愛游水的年輕運動員,讓他們多點機會出外比賽。最初創立資金來自她一次比賽得來的五萬元獎金,後來靠教游水的學生及家長募捐而來。「我都知幫不了太多,但我一個人的能力實在有限……我也曾send email給曾俊華,反映香港運動員面臨的設施及經濟問題,他沒有回覆我。後來財政預算案好像只批了三十億發展藝術和體育,但之後如何分配便沒清楚交代過。我想跟政府說,上年的東亞運表面上辦得頗成功,運動員也得到點點資助,但任何一個比賽都不是只訓練幾個月便行的,那是一場維持數年的持久戰,沒長遠的計畫是不行的。」Sherry對基金目標是「幫得幾多得幾多,也希望基金能長遠運作下去」。要一個廿多歲的退役運動員自發籌募資金去幫助香港運動發展,這個政府不面紅,我們也替它醜呢。

不相信明星夢

退役下來的蔡曉慧,才不過廿六歲,憑茪@副嬌美面孔,我們可以在電視機看到她主持體育節目,見到她擔任產品代言人,她還在中大進修運動碩士課程、當青年奧運會的大使、在報紙寫專欄、開班教授游水……八面玲瓏得可以,很透徹的演繹「入水能游,出水能跳」。近半年最多人問她的是,習慣了閃光燈嗎?喜歡面對鏡頭嗎?「現在甚麼事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例如我以前很少機會作女性打扮,現在透過訪問拍攝便可以了;我不抗拒面對鏡頭,但要我擺pose影相便很不習慣。很多人認為我會像方力申一樣,逐步逐步朝藝人之路進發,雖然我現時簽的是『藝人合約』,但我其實抗拒全身投入藝人身分,我想可以在當中取得平衡,一直做茤M體育有關的工作。現在做了主持,避免不了要曝光,但我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我不相信明星夢,也不會去發;我寧可信一分耕耘,也不會沉醉一剎那的傳媒聚焦。」如果有人找你拍電影呢?「不會不考慮,只要能保持正面、專業的體育形象便萬事有商量。」

看來運動仍佔紎herry的第一位置,問她會懷念昔日運動員生涯嗎?她沒老氣橫秋的回答:「不會懷念那時的生活,但就很喜歡那時的簡單,好普通也可以好開心。現時抽了身出來看體育,不能再那麼純真了。」更貼身的問題是,昔日的成就、歡呼喝采在游泳池旁要多少有多少,今日在社會工作,如何尋回那種實在的優越感?「不是謙虛,我不覺得自己以前很叻很威,成功感倒是有少許的。所以今天沒比賽沒姨也不會感到失落,可能有太多新鮮的工作包圍荍a。例如我會想盡辦法推廣青年奧運,一點點成績對我來說就是成功感了,那是一種學以致用的優越感覺。」

要開心就不要做運動員

剛才蔡曉慧說到,不能再那麼純真地對待運動,尤其當她在中大修讀體育學文學碩士時,更明白到運動根本就是business。「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它根本一直存在,也是大勢所趨,你不接受便會落後。你能做的,只有open-minded。」另外,Sherry也做了一篇有關《運動能否使人開心》的論文,發現做運動時人體的確會釋放一些令人開心的激素,更發現如要開心地做運動,首要條件是--不要做運動員。「做全職運動員不是一件開心事,因為社會把勝負看得太重,第一名以外全部都是輸方,還要面對非為人道的受傷或過勞困擾。如果能夠不計較成敗,運動肯定能令人開心,愈多人一齊便愈開心。我曾經在香港取得很多冠軍,但去到美國後發覺個個都比我高大、都比我游得快,便開始懷疑自己這麼辛苦操練來幹麼!後來我覺悟到,『第二不算輸』的道理,才開始放開胸懷,過了六年最開心的游泳生涯。」

自己是過來人,難怪Sherry近日很積極的替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的青年奧運會推廣。「青奧的精神真的很好,除了比賽外還加入教育元素,它不主張運動員職業化,要公平較勁不要掛慮金錢和名利,賽事內根本沒設獎牌榜也沒有大會紀錄,目的是培養運動員自小便享受比賽,然後以一個最正確的心態邁進奧運比賽。」

後記:過癮的水感

村上春樹說,很多人問他長跑時腦袋在想甚麼,他說他也不清楚,總之就是很難不去想任何東西,所以最好就是聽音樂。

在水中不可能聽音樂,所以我最有興趣知道,蔡曉慧練水時究竟在想甚麼。「在美國時,教練教我們每一下出手也要不同,所以在水中會思考下一個動作。但其實更多時腦袋是空白一片的,也有時我會感覺水如何在皮膚上流過、感覺水感。當你領略到這水感,會很過癮的。」

這「過癮的水感」聽得筆者一頭霧水,我愈迷惑,Sherry笑得愈開心。這個開心,看得出是來自她的莫逆之交—自信心!

MY LIFE. MY STYLE

JET 2010-06-01

蔡曉慧惜取水緣 女飛魚籲解全球危機

作為《陶氏Live Earth Run for Water》活動的參與者之一,剛退役不久的前香港泳隊「大師姐」蔡曉慧驚嘆,在每天浮浸在清澈泳池水中,拼命為追求理想練水的同時,地球上竟然有不少人沒水可用,甚至因為沒有清潔飲用水而失去生命!這名以往「游水多過行路」的水上英雌,現在雖已「腳踏實地」發展人生精采新一頁,但她卻不會忘記多年來與水之間建立的深厚感情。文:Dicky圖:何健勇、星島圖片庫場地鳴謝:拔萃男書院

愛跳進水媮袓

說蔡曉慧「游水多過行路」,一點沒有誇張,「做運動員練習時,平均每天要游十公里,一個普通人每天未必會走十公里路,所以我的確是游水多過行路。」自言從小便擁有一身運動細胞的蔡曉慧,小時候可說是甚麼運動也愛玩,但說到與水之間的緣分,就由她十歲那年開始建立,「那時弟弟患有哮喘,想學一項運動來強身健體,於是我陪他到體育學院學游水,就這樣被教練發掘了。所以,今天弟弟經常會說:『你有今天的成就都要多得我!』」十六年的游泳生涯每日如一,由朝游到晚,天天浸在含氯的泳池水中,蔡曉慧說,水是有生命的:「每天和水接觸,就好像和它溝通似的,溝通得好,它會幫助你游得更快!」

都市人生活緊張,遇到壓力,有人會踢場波出身汗,有人會聽音樂舒緩神經,蔡曉慧則選擇跳進水堙A享受身體被水包圍的感覺,「在水底時,一切都變得很舒服、很寧靜,你只會聽到水動的聲音,那一刻,你會忘記很多煩惱的事情。」

環保範疇不止電和膠

對蔡曉慧而言,每天與水「相處」,有煩惱時更會跳進水的「懷抱」避難,都是很容易、很理所當然的事,她坦言,在還未加入參與《陶氏LiveEarthRunforWater》活動的宣傳工作前,難以想像這個世界竟然有人會無水可用,且每天要走很遠的路來取水的景況,「作為一名泳手,我很意外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地方嚴重缺乏食水。要知道,游泳已漸漸成為世上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但有很多人不單止享受不到游泳的樂趣,連清潔可飲用的水都非常難求,香港人實在太幸福了。」

蔡曉慧所言非虛,在中國因人口稠密而引發的污染,加上醫療發展的不足,令因飲用不潔食水而產生疾病的個案大大增加。即將在4月舉行的《陶氏LiveEarthRunforWater》活動所籌得的款項,將用作建立三十個急需食水潔淨系統,以及在中國市區中心的兒童醫院內設立指定安全食水站,這些食水站將可為八萬名住院兒童在無障礙的情況下,得到安全潔淨的食水。退役後的蔡曉慧除了要完成碩士課程,考取游泳教練牌外,亦參與各項推廣環保的活動,「一提起環保,大部分人只會想起用電,或減用塑膠等方面,但其實有很多已發展國家的城市都有水危機問題,只是都市人沒有留意而已。」

人命攸關

活在「扭開水喉就有水」的香港,很難想像地球現正有八分一人無法獲得安全、潔淨的飲用水;非洲、拉丁美洲及亞洲地區因水資源基礎設施缺乏,每年導致近一百八十萬人死於痢疾,每天更有近五千名兒童相繼死亡!別以為水資源危機只在發展中國家出現,在洛杉磯和雪梨等大城市,不斷增長的水資源需求亦對有限的供應形成巨大壓力,迫使這些地區要實施水資源配給,直接令水費不斷上升。

想知多一點,不妨登入http://liveearth.org,獲取水資源匱乏問題的說明、水資源稀缺地區的地圖、水資源保護行動建議等資訊。你亦可登入http://liveearth.org/speak-up,簽署LiveEarth請願書,將水資源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添加至《聯合國人權宣言》。

話你知 六公里取水路程

將於4月18日(日)舉行的《陶氏LiveEarthRunforWater》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水資源保護運動,目的為幫助解決全球水危機問題。活動由一系列六公里跑步活動組成,即日(2月24日)起接受報名,六公里代表茈球許多婦女及兒童,為了取水每天必須行走的平均路程;期間還會舉辦音樂會及水資源保護教育活動。全球多個國家城市均支持這項活動,包括美國喬治亞州阿特蘭大、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英國倫敦、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等。

Info 《陶氏LiveEarthRunforWater》

日期:4月18日(日)集合地點:天水圍濕地公園路報名費:每位$250報名網站:http://liveearth.org/run

組別:男子及女子青年組(16歲至20歲)壯年組(21歲至40歲)先進組(41歲或以上)

■《緣滿情人節》聰明的地方是片中包含了不同的愛。

•跑手將可免費欣賞賽後之演唱會。•每位參加者均獲得大會紀念T-Shirt一件及大會紀念品一份。

星島日報 2010-02-24

更多本港泳界消息
本地比賽 學界比賽
對外比賽 綜合新聞

返回主頁

關於本網 - 免責聲明 - 版權聲明 - 聯絡網主

Copyright (C) 1999-2010. hkswi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