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他還是害他?

陳耀海–香港游泳隊總教練

近來游泳界出現了一個很令人擔憂的現象,就是年紀很小的選手游得很快,特別是很多九歲至十一、二歲的小運動員,每次比賽不但競爭得很激烈,而且不斷打破分齡記錄。

很多資深的教練都對這種現象非常憂慮,他們很擔心這種現象長遠做成香港游泳的不健康發展。

本來,運動員參加練習就是希望進步,參加比賽就是希望拿好成績,為什麼游得快反而不好?

練習有進步,比賽成績好本來是好事,問題在:付出了什麼代價?

如果為了眼前的一點小進步,放棄了長遠的進步;

如果為了在十歲十二歲破一個分齡記錄、小學校際記錄,但以後不能破香港記錄;

如果為了在十歲拿金牌,但以後不能代表香港參加亞運、奧運、國際比賽;

值得嗎?

更嚴重的,如果為了小時候小比賽的短暫光輝,而引致你的小孩發育不正常,長不高,甚至身體畸形發展,你願意嗎

家長都愛惜子女,都願意給予他們最好的一切,而且望子成龍、望女成鳯。家長望子/女成材的心情我們當然明白,但我們亦請家長注意,在培養子女成長的時候,必須注意不要拔苗助長,必須小心計劃安排,不要愛他變成害他!

 

小孩在發育成長期間,需要大量的休息和營養來支持身體健全發展,過大過劇的運動量使他們抽調本來應該用於發育的營養消耗在過量的體力活動。在催谷小孩成績進步時,很多水平低及不負責任的教練會讓小孩訓練專項,加多訓練時數,使用加大的划手板(paddles)、蛙鞋及其他訓練器材;很多教練甚至會安排拉橡根、重量訓練…等。但此時的小孩發育仍未完成,關節軟骨及其他保護系統仍未有效,不合理的過劇運動及使用器材所產生的特大壓力,很容易做成小孩的運動傷害,發育不健全,嚴重的甚至可能畸形。

從游泳成績來說,分齡游泳只是游泳選手生涯中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階段。選手在這段時間,特別是在九至十二歲這段年齡,應打好踏實的有氧耐力基礎,學習正確的游泳技術,錯過這段時間,人體生理很難再有大的發展。教練在這個階段的最主要責任,是培養選手的訓練能力,以接受日後的艱苦訓練。因為選手如果希望日後要有進步,必須接受更高水平的訓練;要接受訓練,他必定要先訓練出良好的接受訓練能力。假若在年少時只考慮他們的成績,只訓練他們去應付比賽,不錯他們在短期內可以游泳快些,甚至破記錄,但年紀再長大時,因為沒有種下良好的訓練能力基礎,會越來越跟不上訓練,後果便是再沒有進步。

很多家長都一廂情願,以為如果他們的孩子今日游得比別人快,明天也會比別人快。事實上,如果為了催谷小孩子的成績,在短期內要他們訓練得比正常的訓練多,強度比正常的大,而且專門針對比賽安排訓練,當然立刻會見到一些成績。但當他們長大後,成績不但比不上從小正常訓練,踏實打穩基礎的選手,而且到了十三、四歲之後,由於沒有能力接受更高層次訓練,根本很難取得進步。根據成績統計,在過去十多年來,一共有數十位曾經在香港分齡錦標賽(Age Group Championships)取得十歲或十二歲組個人

 

冠軍的選手,只有一位長大後仍然取得一定的成績。她就是剛在上月奧運計時賽打破香港記錄及取得奧運入場券的陳詠雪。其他二十多人不但無一人長大後能代表香港參加奧運、亞運,事實上他們大部份都因為到了十三、四歲後成績未有進步,而黯然退休。

陳詠雪為什麼會例外?根據她自己解釋:她的教練從小就是做很多耐力訓練,很少衝刺練習;而且四種泳式都有訓練,沒有偏重任何一種姿勢。在她十歲參加冬季短池分齡錦標賽時,因為同年齡組沒有特別好的選手,而她因為四種泳式的項目都可以參加,所以在事先沒有想過的情況下,最後以很些微的總分取得冠軍。她感覺這次是幸運成份居多。事實上,陳詠雪在之後的兩、三年再沒有任何很突出表現,但卻在默默耕耘,努力訓練,扎扎實實打穩基礎,結果她的耐性得到了很好回報。她在十四歲時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並且在二零零四年在亞洲游泳錦標賽中,打破二百公尺蝶泳香港記錄,並且取得了她的第一次參加奧運資格。反過來,有很多在之前比她突出很多的選手,不但都落在她之後,有很多更因為沒有進步而退出了。

試想想看,一個在小時候拿金牌,破記錄的選手,隨著時間的增加,突然看到以前自己的「手下敗將」,一個一個進步,一個一個超越自己。自己雖然也努力練習,但成績卻不見得進步,這時候他的焦慮、失落會有多大?

家長愛惜子女是無可置疑的,我誠懇勸告各位家長,在培養你的子女成長的時候,一定不要心急,不要短視,也不要瞎聽一些只顧賺錢,或只為了私人意願目標,不顧游泳員長遠正常身心發展的教練不負責任的甜言蜜語。請小心為你的子女選擇正當合理的訓練計劃,讓他們既可享受游泳的樂趣,也可健康的成長。 

關於本網 - 免責聲明 - 版權聲明 - 聯絡網主
Copyright (C) 1999-2004. Kiman's swimming po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