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隊奧運後記 |
![]() |
陳宇寧:我要做Model |
![]() |
京奧過後,香港3名泳手蔡曉慧、陳宇寧及歐鎧淳重返校園。在開幕禮中被中央台拍了大頭照、成為內地「少男殺手」的陳宇寧(Elaine),獲模特兒公司斟介,她說:「雜誌及天橋上的模特兒好靚,我都想試一試。」記者/攝影:徐嘉華 訪問地點是港大商學院,時間是最人來人往的午飯時分,原本已高1米76的Elaine,身穿短褲、紫色外套,長髮披肩加上淡妝,在人群中十分突出,她卻輕鬆自若。 8月8日京奧的開幕大頭照,轉眼已過了1個月,被同學及朋友笑過、羡慕過後,Elaine還是很回味:「京奧開幕禮是全世界都關注的事,我被影到上鏡,是光榮多於一切,很有紀念價值。」Elaine父母亦在北京買了開幕禮影碟,為女兒留念。 雖然京奧已曲終人散,但Elaine回到香港,接踵而來的是找上門的模特兒公司及經理人;與方力申同期的泳手兼模特兒徐立言,更親自打電話找她做兼職model。Elaine說:「我因為備戰京奧,港大課程延後了一點,明年12月才能修畢所有學分,這段時間會以學業為先、游水為副;模特兒工作則會視為兼職去做,但演藝方面就一定不會試。」
曾膺「最型模特兒」 原來Elaine曾於中二時與模特兒界擦身而過,當時就讀協恩中學的她,染了一頭紫色短髮參加本地的模特兒大賽,最後贏得「最型模特兒大獎」;只可惜模特兒公司要求她放棄游水,在游水和模特兒二選一下,她選擇了前者。不過,京奧令Elaine重燃模特兒希望,她續說:「我沒有後悔中二時的選擇,我終於去到兩個最有意義的奧運;雅典是奧運發源地,北京是自己的祖國。現在剩下的游泳目標,是明年暑假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很想代表港大參賽。」「至於模特兒,我覺得與游泳好似,都是講臨場表現,京奧我游得很滿意(50米自由泳游26秒54,比4年前奧運快1秒)。」Elaine說人生有很多目標,她的下一步,說不定是廣告界或模特兒新星。畢竟才20歲,甚麼都有可能發生! 陳宇寧紅在北京
後記:身形不輸蝕 京奧前不久,Elaine曾應一個泳衣品牌行Catwalk,論身形,她並不輸蝕給同場的模特兒,只是表現較生硬,若加以訓練,肯定是可造之材。
陳宇寧小檔案 出生日期:15/03/88(20歲)身高:1米76體重:63公斤學歷:05就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現就讀香港大學商業及經濟系2年級主項:50米自由泳大賽經驗:奧運(2)、世大(1)、東亞運(1)、亞室運(1) 蘋果日報 2008-09-11 |
特稿:港泳隊多靚人 香港泳隊曾出過不少「明星臉」的靚仔泳手,但在演藝及模特兒界吃得開的,首推3位同期、曾一起參加99年《第4屆城運會》的方力申、司徒瑞祈及徐立言。
徐立言遠看有點像吳彥祖,曾與周杰倫拍服裝廣告,他在模特兒界知名度不俗。
司徒瑞祈憑健康形象一直接觸不少與體育運動有關的節目,鄰家男孩形象最為受落。
方力申「飛魚王子」不但在泳壇吃得開,在娛樂圈歌、影、視三棲近8年。 |
蔡曉慧:瞄準東亞運 |
蔡曉慧瞄準東亞運 在京奧共破了3個香港游泳紀錄的蔡曉慧(Sherry)及歐鎧淳(Stephanie),都擁有一個清晰不過的游泳目標:09香港東亞運動會。她們為京奧當了一年「全職」泳手後,日前重返校園,兩人不約而同都感覺「好新鮮」。 入讀中大教育學院體育運動科學系碩士的Sherry說:「除了中、小學在香港讀書外,大專開始已到了美國讀書;現在再次在港讀書,感覺真好新鮮,加上這個學科是我好想讀的,所以好期待。」Sherry在京奧中刷新200米個人四式港績,她坦言最大心願是以老帶新、夥拍師妹們爭取09東亞運的自由泳接力賽獎牌。 蔡曉慧小檔案 出生日期:04/09/83(25歲)身高:1米64體重61公斤學歷:中大教育學院體育運動科學系碩士主項:100米背泳香港紀錄:3項(50、100米背泳、200米個人四式)大賽經驗:奧運(3次)、亞運(3次)、東亞運(3次) 蘋果日報 2008-09-11 |
歐鎧淳:奧運後再上學 |
歐鎧淳感覺似「留班」 至於穿回中學校服的歐鎧淳,去年上了兩、三個月中四後因京奧停學;現在重新上回中四精英班,她表示既新鮮又似「留班」,並說:「因為前段課程我讀過,現在上課時似曾相識。」小妮子首次參加奧運,即打破200米及800米兩項香港自由泳紀錄,在800米更快過自己保持的紀錄近9秒,認真驚人。她坦言在京奧獲益良多:「我參加首個項目400米自由泳時,奧運那氣氛令我緊張得要死;隨後兩項做到港績的主因,是我真的放鬆去游,京奧這個經驗,會令我往後受用不少。」 歐鎧淳小檔案 出生日期:30/05/92(16歲)身高:1米74體重:56公斤學歷:嘉諾撒聖心書院中四主項:200至800米自由泳香港紀錄:4項(200、400、800及1500米自由泳)大賽經驗:奧運(1次)、城運(1次)、亞室運(1次) 蘋果日報 2008-09-11 |
![]() |
休學一年備戰喜破港兩游泳紀錄 歐鎧淳賽畢奧運再上學 香港奧運游泳代表隊歐鎧淳再打破由她自己創造的兩項香港紀錄,成為新一代香港「小飛魚」。就讀嘉諾撒聖心書院中四的歐鎧淳,去年起休學一年備戰奧運,奧運曲終人散,她昨日重返校園,感覺既熟悉又陌生。聽茼P學高呼「加油!繼續為港爭光!」,她說會繼續於賽場上發出無盡光芒,但在學校則希望選擇做個普通人,全力應付會考。明報記者16 歲的歐鎧淳就讀嘉諾撒聖心書院中四理科精英班,由於去年游泳成績符合資格,獲得2008 北京奧運「入場券」,她於游泳及學業之間選擇,斷然決定休學一年到深圳集訓,備戰奧運。她說: 「我考慮了整個學期,最後決定休學,我希望集訓可令我游得更快,現在證明我休學的決定是值得!」 自言休學決定值得 歐鎧淳談到首次參與奧運的感覺時說:「今次參與世界級的比賽,擴闊視野之餘,又可認識各地的朋友。」她指首天比賽感到很緊張,令表現未如理想,之後放下緊張心情,輕鬆的狀態下反而創出更佳成績。 9 歲開始練習的歐鎧淳熱愛游泳,即使練習辛苦仍沒想過放棄。她淚汪汪的說:「不論是游泳,還是做任何事,也應該堅持……這也是張教(教練張狄勇)教導我的。」去年的同班同學已遷到5 樓,歐鎧淳昨日與去年開學日一樣,仍留在4 樓熟悉的班房。開學日前夕,歐鎧淳形容自願「留班」的感覺相當奇怪,開學前的晚上都擔心與新同學的相處。「我害怕第一次見新同學未必熟悉,期望可盡快結識新朋友。」 她形容昨日回到熟悉的學校,卻有一種新鮮感覺。「以往兼顧游泳及讀書,日後我也能做得到!」她稱奧運已完結,現時希望追趕課程,但不需要教師特別照顧。 通過奧運考驗後,首要目標是應付會考。 首要應付會考維持每天練習重返校園後,歐鎧淳仍會維持每天練習兩小時,正準備補習數學、附加數學及英文。「小飛魚」除游泳了得外,也是六級的鋼琴高手。她笑說: 「其實我不特別喜歡彈鋼琴,但我仍希望可達八級水平。」她同時參加了學校歌詠團, 「若有時間,我更可學習日文,充分利用餘下時間!」 進場呆等數小時無緣賞開幕 奧運開幕式見證中國人圓百年奧運夢的歷史一刻,奧運的主角運動員應可近距離參與,但原來精彩的表演期間,準備入場的世界各地運動員身處另一場館,只有一罐可樂和一包餅,又沒有電視直播,開幕式真是這麼近、那麼遠。雖然錯過開幕式,但當歐鎧淳與其他港隊運動員進場時,鳥巢內觀眾站立歡呼、打氣,令她覺得很興奮。 父母請假赴京支持 歐鎧淳父母為支持她,特意請假到北京,她參加三項游泳比賽,兩項打破同樣由她創下的香港紀錄,算是「超額完成」,十分滿意自己的成績。她對奧運開幕入場時的情景特別深刻,雖然要在另一場館等候數小時, 「場館內好悶熱……但港隊入場時,獲所有中國人高呼加油,揮動祥雲旗幟,我感到很興奮、情緒很高漲」。 運動員席看郭晶晶菲比斯 她完成比賽後,由運動員變身「小粉絲」,到水立方近距離替「跳水皇后」郭晶晶打氣。爽朗的歐鎧淳亦有調皮的一面,她笑說︰ 「我與父母觀看郭晶晶的一場三米板半準決賽,我使用運動員證與父母到運動員席觀賽,可以近距離看到郭晶晶。 她真人真的很漂亮!」作為游泳選手,她當然沒有錯過偶像美國游泳選手菲比斯奪八金的過程。 明報 2008-09-02 |
![]() |
香港運動員獲頒現金獎勵 香港體育學院與琤芼行於日前舉行「琤芡u秀運動員獎勵計劃」頒獎典禮,藉此表揚運動員所付出的辛勞。透過「琤芡u秀運動員獎勵計劃」,琤芼行頒發95萬元予十九名香港運動員,當中包括十六位在奧運會中獲得十六名以內排名,以及三位破了五項香港游泳紀錄的運動員。 頒獎典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體育學院主席李家祥、琤芼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以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秘書長彭沖與一眾運動員及教練合照。 信報財經新聞 2008-09-20 |
體.藝.奧運 同事的女兒參加奧運了! 小妮子名歐鎧淳 (Stephanie),今年剛剛十六歲,是香港奧運隊最年輕的成員,卻已身擁十一項香港游泳紀錄,亦囊括了幾個運動員精英大獎。其實香港近年也培育了一些很像樣的體藝界精英(如葉佩延、沈靖韜、張煒晴等),不過以香港超過一百三十萬的青少年人口來說,這數字倒很不像樣。 香港在殖民地時代的教育政策偏重學術成績,嚴重忽略了體藝科目對青少年的人格與意志鍛鍊、提高文化修養、以至作為一門專業技能的可行性。當年學生們常常聽到父母們嘀咕的還是這一句:「讀好書、搵番份好工、賺多蠵!」 近年來中小學生在課餘學習體藝科目蔚然成風,父母亦肯花錢讓兒女多學點課堂以外的玩意,但這轉變好像並未帶來思想上的基本改變 ─ 體藝科目仍然被父母視為走進名校大門的工具,簡單來說,只是 a means to an end,而並非視為一個專業及有長遠發展潛能的科目。 Stephanie 媽媽的取態卻是既開明又實際,為了讓女兒專心備戰奧運,請求學校讓她停課一年,以便她能在深圳的軍事體育學院心無旁騖地備戰。 學校應主動協助 看來,學校的主動配合是裁培體藝人才不可或缺的因素。其實只要學校多點靈活性,體藝人才就不愁沒有發展空間。好像說學校可以讓有潛質的體藝學生少修一、兩個科目,好使他們能多花時間專注發展自己的強項。再者,如學生因比賽、表演或練習缺課的時候,學校可以把有關的課堂錄下,在學校網頁以 Webcast 播放,令因事缺課的學生重溫課堂上所教的。對於個別有非常成就的學生,學校亦可考慮特別處理,讓他們能夠以多於一般的時間修畢一個學年的課程。這些靈活的行政措施其實所費無幾,而主動培育體藝人才的學校亦會贏盡能夠全方位照顧學生「德、智、體、群、美」發展的口碑。 無論 Stpehanie 的賽事是在本地、外地、甚至遠至澳洲或歐洲進行,媽媽必定告假相伴。媽媽對於 Stephanie 的起居飲食、作息及練習時間都安排妥當。沒有一個開明的僱主,Stephanie 媽媽也休想每天準時放工為女兒打點一切,亦不可能奢望可以按女兒的比賽日程安排自己的假期。 八月九日,京奧開幕後的一天,某洋文報紙刊登了一則篇幅不少的專題訪問。被訪人是某大會計師行的人力資源總監,Dave McCann。原來該行全球有六位全職僱員入選了不同國家的奧運代表隊,而該行對於這些僱員參加奧運亦鼎力支持,包括容許他們彈性上班或有需要放一個無薪假期等,令這些選手能兼顧一份全職工作及艱苦的練習日程。Dave 還說他們(奧運選手)所表現的勇氣、力量、團隊及進取精神正與該行的核心價值相同。當然這篇訪問稿的「吹水」成分不少,不過卻能使讀者對該行有多點良好感覺、亦令「打工仔」對這類僱主另眼相看。 政府責無旁貸 雖然有家庭、學校和僱主的配合,沒有政府的主導政策,體藝人才的培養亦只會來得片面和沒有連貫性。 公共專業聯盟在上月發表的「香港社會流動報告」的其中一個建議亦指出,如果政府全面在學校教育中落實「一人一體一藝」的目標,真正培養多元潛能,除了可裁培國際級的體藝人才之外,亦可以為學術能力稍為欠佳者開拓一條就業甚至是向上社會流動之路。實行「一人一體一藝」亦會帶來不少正面經濟及社會效益: •體藝技能的培訓主要由學校負責統籌,演藝體育界的教練導師任教,由於學生數量龐大,教練導師的需求自然大增,今天的學生明天將成為教練導師,將可以逐步發展為本港的重要行業之一; •當個人建立了對個別體藝項目的興趣時,自然會增加有關方面的消費,及推動本港文化藝術的發展; •本港市民在體育藝術方面素質的提升,可以為創意行業儲才及促進其發展,反過來會創造就業。 要香港真正成為國際城市、動感之都,體藝發展尤其重要,年輕人的參予、全民的投入、政府的主導政策缺一不可,尤以後者為關鍵。奧運熱潮轉眼就過,培育高質素的公民、特別是年輕人,卻是百年大工程。 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 信報財經新聞 2008-08-20 |
本地比賽 | 學界比賽 |
對外比賽 | 綜合新聞 |
Copyright (C) 1999-2008. hkswi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