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渡海泳 |
|
闊別33載 千人再游渡海泳 闊別香江卅三載的維港渡海泳昨日復辦,近千人橫渡港島東水域,見證歷史一刻,惟不少泳手反映大會安排「有待改善」,起點、中途站及終點均問題多多,有曾參與渡海泳的老將失望地指,比賽一改集體「跳海」的傳統,而是要預先下海「埋位」,出現「人逼人」互相碰撞的情況;而賽道亦非設於維港中心,代表性不足;此外,中途站及終點電子感應板指示不清晰,泳手要多游「冤枉水」等,更有泳手指水中有污物。主辦單位指賽事順利舉行,但同意可檢討及改善。 近千名泳手準備落水參與維港渡海泳,見證歷史一刻。 「Three、Two、One」,近千名年齡介乎十二至六十八歲泳手由鯉魚門三家村公眾碼頭出發,浩浩蕩蕩游至o魚涌公園對出海面,全程一點八公里,最終有九百七十八名泳手完成賽事,五人不適、廿一人於比賽期間出現暈眩及輕微受傷,另有廿二人「甩底」。 港隊包辦男女子組冠軍 賽事分男、女子個人賽及三人隊際賽進行,其中個人賽冠軍由港隊成員包辦,男子組由十八歲的凌天宇奪得,女子組則由十九歲的鄧穎欣勝出。有泳手指渡海泳萬眾期待,幸水質、水溫不俗,天氣亦良好,適宜暢泳;但亦有部分泳手指起點、中途站及終點均有「甩漏」。賽事昨晨九時開始,大批泳手經大會安排事先下海「埋位」,等待比賽開始,而非如以往般,由尖沙咀鐘樓旁的碼頭「跳海」游至中環皇后碼頭。 全場最年長的渡海泳老將莊承良認為,「落水安排差少少,要成班人踩水,最好有得呯呯聲跳落去就好啦!」年紀最輕的盧卓靈亦指,太多人下海,「感覺好逼,唔容易認賽道」。此外,中途站及終點的電子感應板指示亦不清晰,有泳手不知感應板外觀,將浮波誤當作感應板,須經職員提醒。 奪得女子個人賽冠軍的鄧穎欣稱,感應板被船隻遮擋,認為可改善。曾參加七七及七八年渡海泳的胡健源稱,花了好幾分鐘才找到感應板,「成個海都係船,好難睇到塊板。」另有泳手誤將上岸位當作終點,游多了「冤枉水」才折返海中衝線。另外,有泳手指賽道並非維港中央,即中環至尖沙咀區域,認為代表性不及從前,希望將來改道進行。 香港業餘游泳總會義務秘書王敏超稱比賽順利完成,水域大腸桿菌含量並無超標,天氣有助沖走污染物,強調會總結經驗及檢討賽事所有安排,又會考慮將來舉辦賽事時,增加參賽人數,及加入國際泳手。 渡海泳選手成績 組別 得獎泳手 渡港時間 男子個人賽冠軍 凌天宇 20分34.4秒 男子個人賽亞軍 黃鍇威 20分48.7秒 男子個人賽季軍 Glassman Zachary 20分48.8秒 女子個人賽冠軍 鄧穎欣 23分7.0秒 女子個人賽亞軍 吳翠華 25分59.0秒 女子個人賽季軍 黃素暉 26分8.3秒 東方日報 2011-10-17 港隊成員囊括男女子冠軍 【本報訊】復辦後首屆維港渡海泳男、女子精英運動員組別冠軍昨日同由港隊成員奪得,男子組冠軍由以20分34.3秒衝線的凌天宇奪得,鄧穎欣則以23分7.8秒成績在女子組掄元。兩人同是渡海泳高手,去年齊齊在廈金海峽橫渡賽分奪男、女子組冠軍,力壓來自兩岸三地的泳手。 多人打氣場面熱鬧 凌天宇昨日表示,今次奪冠意義甚大,因為今次是維港渡海泳停辦33年後的復屆比賽,又指初段泳手較多,衝出重圍時非常激烈。去年曾在廈金海峽橫渡賽以1.5小時游畢約7公里賽程掄元的他認為,參加維港渡海泳較有趣,「一上岸有咁多人度打氣,呢種氣氛唔係其他國家地方畀到」。 凌天宇的父親對本報表示,天宇在4、5歲時開始習泳,初時只是想他鍛煉身體、並有一技之長傍身,未料兒子對游泳越來越感興趣,現時18歲的他儼如半個職業泳手,每星期練習25小時。凌父指兒子強項在於長途泳賽及海面賽事,近幾年在不少公開賽事獲獎,「當初都係想個仔學多樣,無諗過佢有今日成就」。 19歲的鄧穎欣是本港的渡海泳公主,過去數年不斷參加各地的渡海泳比賽,贏過不少獎項,也是港隊中、長途賽主力選手。她指昨日天氣極佳,水溫非常適合游水。雖然到賽事中段後海面湧浪較大,但不礙她最終力壓其他女選手取得第一名。 蘋果日報 2011-10-17 學界飛魚揚威維港 凌天宇鄧穎欣奪冠冀下一站奧運 學界飛魚揚威維港,停辦33 年的維港渡海泳昨晨舉行,今夏遠赴英倫升學兼練水的前聖若瑟書院「長氣袋」凌天宇,游出20 分34.4 秒佳績率先完成1.8 公里比賽封王,女子組則由來自拔萃女書院的渡海泳天后鄧穎欣一枝獨秀封后,兩人實現橫渡維港夢後下一站是挑戰倫敦奧運。文、圖:黃家倫 泳, 因水質污染問題於1978 年起暫別香江,停辦逾30 年後今年改於鯉魚門至o魚涌段復辦(本為尖沙嘴至中環),吸引共978 名游泳健將參與盛事,結果多個獎項均成本地學界飛魚囊中物。 大讚賽事氣氛佳 女拔的鄧穎欣及14 歲師妹陳安怡分膺女子組及女子青年組冠軍,男拔的劉澤霖揚威男子青年組,現就讀英國皇家沃福漢普頓中學的凌天宇更以全場最快時間橫渡維港,現年18 歲主攻渡海泳4 年半的他說: 「終點前很多觀眾在打氣及揮手,算是我在香港參加渡海泳賽事以來最熱鬧的一次,如下年繼續舉辦我一定回港參賽。」 昨日賽事分批起步,部分選手表示途中欠指示曾游錯方向,率先起步一直領先的凌天宇卻未有受影響:「我一開始便盡力衝刺,前方有獨木舟領航,因此沒有迷路。」昨日比賽後他立即北上南昌出戰城運會,他透露在英國每天練水2 小時,目標是來年力爭倫敦奧運10公里公開水域賽資格。 女飛魚鄧穎欣同樣表示賽事難得熱鬧,她說: 「末段有點大浪,差點把我整個人拋起,不過這其實是小事,以往在外國的渡海泳再大風大浪也遇過了。」她透露正備戰下月初在港舉行的長池游泳錦標賽,期望在女子800 米達奧運B 標,目前她的個人最佳時間與標準僅差0.5 秒。 明報 2011-10-17 飛魚感言:人生最開心一天 【本報訊】兩名港隊成員凌天宇、鄧穎欣昨日在渡海泳一舉拿下男子、女子冠軍,他們均表示,能夠在渡海泳復辦後的首屆獲得第一名,感覺難忘。 十八歲的凌天宇說: 「好開心、好興奮。拎到復賽第一屆冠軍,可以講得上是人生中最開心一日。」他表示,一直都有訓練渡海泳。他認為,渡海泳停辦了那麼多年,自己可以在香港本土參加這樣的比賽,很開心,也可以鼓勵更多人參加游泳。凌天宇曾往外地參加比賽,問及與在港比賽的不同,他說,維港渡海泳比賽有很多觀眾為選手加油打氣,在外面比賽是很少見的。他表示,自己今次的比賽是超水準發揮,水溫和天氣都有利於自己發揮,雖有大浪,但他剛好適應有浪的環境,所以影響不大。 現年十九歲、同為港隊成員的鄧穎欣則表示,十四歲已開始練習游海,為了今次渡海泳比賽準備了一年,獲得冠軍感到很開心,結果比自己想像的要好,非常滿意成績。她形容自己一路游過來,可以找到方向,並可以跟進自己的線路,在快結束的八百米時遇到大浪,但奮力用腳踢開大浪,直到終點。 大公報 2011-10-17
無懼風浪渡海泳 千人游出港精神 闊別33年首辦哮喘病發仍游畢全程 迷路不言棄後上奪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裕華)「3、2、1 」咇!鳴槍一響,闊別香港33年的維港渡海泳昨日復辦,近1,000名泳手一湧而上向目標邁進。不怕風、不怕浪,在泳手眼中名次和獎項輸得起,鬥志卻不能輸,力爭上游再締造渡海泳傳奇,展現「永不言棄」的香港精神。身患哮喘的泳手張美英半途氣促不適,憑無比的毅力和隊友支持,克服重重困難游畢全程,一圓期待已久的渡海美夢;也有泳手一度迷路被拋離,但仍堅定不移地向前衝,從後趕上奪冠。主辦單位香港業餘游泳總會表示,首屆復辦的維港渡海泳順利舉行,爭取明年繼續舉辦。 昨晨天公造美,整個早上天色晴朗,吹著暖和微風,雄赳赳的泳手大清早齊集起點鯉魚門三家村碼頭登記,以及進行熱身運動。今屆賽事終點是o魚涌公園,賽道全長1.8公里,分男女子個人賽和男女子團隊賽,另外亦設有12至16歲少年男女子賽事,1,000名已報名的泳手中有22人缺席,5人因抽筋或體力不支而中途退出,泳手有老有幼,最年長的68歲,年紀最小的12歲。 港隊代表20分鐘摘飛魚 時計踏正早上9時正,一眾泳手浩浩蕩蕩從碼頭下水,抖擻精神於起點等待起步。咇!鳴槍一響,500多名男子個人賽泳手率先展開泳姿出發,為賽事拉開帷幕,延續闊別香港33年的維港渡海泳。有別於33年前的賽事,泳手都佩戴上電子手帶,游至轉折點時須觸拍電子感應板記錄時間,游至終點衝刺一刻,亦須「拍板」記錄成績。 大批市民犧牲放假休息的時間齊集在終點,見證渡海泳復辦,也為眾泳手歡呼吶喊,大叫:「加油!游快點!」18歲港隊代表凌天宇以全程領先的姿態奪冠,他以20分34秒抵達終點,成為維港渡海泳「男飛魚」。他表示,於維港渡海泳復辦第一屆奪魁,深感榮幸,而且觀眾熱烈歡呼,與以往在外地比賽大有不同,興奮心情久久未能平息。而「女飛魚」則是另1位港隊代表鄧穎欣。 摘桂固然是殊榮,成功挑戰自己也難能可貴。身患哮喘的53歲女泳手張美英,無懼病患參賽,雖然事前下了一番工夫,但仍難免有困阻。她說:「游至半路時,已感到氣管收縮,難以游下去。」她一直以年輕時未有參與渡海泳為憾,終盼得今年復辦,絕不希望半途而廢留憾事,遂激發潛藏的鬥志,並在2名結伴同游的好友支持下游畢全程。她感謝泳友沿途照顧,不時留意她的狀況,其中一名同伴黃麗珠笑言:「回頭看她(張美英)時,我不慎喝了口海水,很苦很鹹!」 女子團隊賽冠軍得主成員之一的19歲陳加珈表示,曾一度迷路游錯線,被大隊拋離,在工作人員提醒下返回正確賽道,奮起直追奪冠。不少泳手表示,維港水質比想像中好,海水沒有異味,水面也沒有垃圾,滿意大會所定的賽道。不過海浪成為不少渡海泳「初哥」的難關,全場年紀最輕,年僅12歲的盧卓靈表示,海浪太大,他需用力向前游,才不致被海浪沖走,「感覺就像游上游落,很辛苦!」他並不滿意自己的表現,但享受與泳手較勁的感覺,矢志明年再參加。 主辦單位盼明年再辦 維港渡海泳於1906年首辦,至1978年暫別香江,今年復辦。主辦單位香港業餘游泳總會義務秘書王敏超表示,昨日渡海泳順利舉行,氣氛熱烈,期望明年續辦,計劃增加泳手名額,並在外國加強宣傳,把維港渡海泳打造成國際賽事。 文匯報 2011-10-17 泳手投訴賽道指示不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裕華)「游錯了!游向那邊!那邊!」歷時近1小時的渡海泳賽事不時聽到工作人員大呼「游錯路」的警示,泳手亦對首屆復辦的渡海泳提出3方面的不滿,包括沿途指示不足、一湧而上的「開步禮」阻礙較後的泳手前進,以及物資分配混亂。主辦單位香港業餘游泳總會回應指,將會全面檢討賽事安排,期望如果明年續辦,做得更好。 衝過終點忘記「拍板」 「游錯了!游向那邊!」泳手游至轉折點時經常會聽到工作人員這句提醒。迷路全因泳手在轉折點要拐彎,繞過一艘船,才能向終點進發,但奪得女子隊際賽冠軍的成員陳加珈表示,拐彎時游錯方向,「我游向船的左邊,但其實應游向船的右邊,另外標示牌又不清晰,遠看實在太細小了。」另外,亦有泳手「善忘」,衝過終點卻忘了「拍板」,白白增加完成賽事時間。 泳總認為,可能因為首次復辦,參賽者未清楚各項安排,以致有所誤會,但強調有關混亂未有帶來太大影響。首項賽事男子個人賽能準時舉行,其餘賽事也最多延誤約2分鐘,對整體賽事影響不大。業餘泳總義務秘書王敏超表示,維港渡海泳33年後首次復辦,當然會有很多地方尚需改善,亦承認方向標示不清晰,會考慮加設浮波,引導泳手方向。他稱,首要關注是運動員的安全,將會聯同工作人員和相關政府部門一起檢討,若明年可以續辦賽事,期望會辦得更好。 文匯報 2011-10-17 |
黃鍇威向女友俯首稱臣 港將黃鍇威上周在迪拜短池游泳世界盃男子200 米自由泳摘金,昨日再成維港渡海泳男子組銀牌得主,有趣的是賽後他竟向女友潘允誼膜拜,皆因後者奪得女子組團體賽金牌,拍拖3 年來首次在同一游泳賽事上力壓男友。 捐獎金助培訓新秀 同為港將的潘允誼與隊友王雪昕和張詠芝組隊挑戰團體賽,游出24分36.8 秒封后,讓身為世界盃金牌得主的男友也俯首稱臣。2 年前曾在香港公開水域游泳賽封王的黃鍇威,以近15 秒差距屈居凌天宇之後,他說:「可能最近專注短途賽,缺乏長途訓練,不過凌天宇確具實力, 當然我女友同是實力派。」黃鍇威把4000 港元獎金捐給蔡曉慧游泳基金,協助培訓泳手。 明報 2011-10-17 |
金牌飛魚渡海爭冠 世盃冠軍黃鍇威周日游維港 失敗乃成功之母,22 歲香港泳將黃鍇威周日在世界盃短池游泳賽迪拜站男子200 米自由泳勇摘金牌,成為香港近年最威男飛魚,靠的正是挫折帶來的動力。黃鍇威周日將挾佳績出戰維港渡海泳,之後繼續力爭倫敦奧運入場券,決不令人生留下第3 個遺憾。 自擅長背泳的方力申和「蛙王」譚智健千禧年初退役,香港男子泳壇步入低谷,3 年前的北京奧運更未有男泳手達標。浮沉數載終於來個大翻身, 「棄蝶從自」僅2 年的黃鍇威,周日在迪拜一鳴驚人,勇奪短池世界盃200 米及100 米自由泳金牌和銅牌,不讓1 金2 銅的「蝶后」施幸余專美。3 天後的周日,黃鍇威將挾金牌餘威,從迪拜短池躍進主場維港,力爭殺入維港渡海泳三甲。 「在迪拜我要繃緊神經,做到百分百搏命爭獎牌;游維港則抱輕鬆心情,希望跟其他香港人一起享受比賽。」黃鍇威09年曾在香港公開水域長途泳賽封王,今次在維港矢志重溫美夢再奪冠軍: 「這項賽事極具歷史意義,首次在維港游泳,如能殺入三甲,當然更好。」 心中有遺憾成進步原動力 從8 歲開始習泳的黃鍇威,至今仍保持3 項蝶泳港績;2 年前東亞運後漸漸轉攻自由泳,竟因心中有憾: 「我有兩個遺憾,08 年學界D1 游泳賽聖若瑟1 分反負男拔痛失總冠軍,09 年東亞運4×200 米自由泳接力,因我游得不好僅得『梗頸四』。其實自己兩次都沒有把握機會游好,現在回想起來仍自責。」黃鍇威半途出家卻愈見進步, 200 米自由泳長池成績由1 分52.5 秒推前3 秒至「香港最強」兼達奧運B 標的1 分49.58 秒。 儘管迪拜奪金,但今年6 月轉當全職運動員的黃鍇威未敢自滿,明年的倫敦奧運才是最大目標:「最重要是把200 米自由泳長池時間推前,哪管只是0.1 秒,也是向倫敦奧運邁出一大步。」黃鍇威的1 分49.58 秒200 米自由泳港績,與穩袋入場券的奧運A 標相距1.76 秒;包括黃鍇威在內,目前港隊共有2 男5 女達奧運B 標。 黃鍇威檔案 出生日期:1989年1月28日(22歲)身高/體重:1.77米/75公斤主項:100、200、400米自由泳主要榮譽12項香港紀錄保持者(5項長池、7項短池)2011 世界盃短池游泳錦標賽迪拜站1金1銅2010 香港游泳教練會年度最佳男泳手2009 東亞運4×100米自由泳接力銅牌2009 香港公開水域長途泳男子組冠軍 新世界維港渡海泳2011日期:2011 年10 月16 日(日)時間:上午9 時開始起點:鯉魚門三家村碼頭終點:o魚涌公園公眾碼頭距離:約1.8 公里名額:男、女子個人名額各200 人;男、女子隊際名額各300 人(3 人一隊)年齡組別:個人12 至16 歲、17 歲或以上;隊際12 歲或以上 明報 2011-10-13
|
星期日專題 33年前渡海泳老將喜有接班人男拔小將代父下海 【本報訊】維港渡海泳停辦33年,當年不少年輕力壯的泳手,如今已屆中年甚至老年,能夠有心有力再戰今年復辦賽的人寥寥可數。參加1978年最後一屆渡海泳的吳旭光53歲了,因多年沒有練水而無緣參戰,幸有14歲兒子欣鍵接棒,密鑼緊鼓鍛煉代父上陣,希望爭取佳績彌補父親的遺憾。記者:袁慧妍 就讀拔萃男書院中二的吳欣鍵,脫下校服,換上泳褲,露出六塊腹肌,是苦練的見證。在池邊拉筋熱身後,他躍進泳池開始練水,準備參加本月16日的維港渡海游。吳旭光在池邊一邊指導泳姿,一邊為兒子打氣。 曾穿兩條泳褲下海 吳旭光說自己16歲才學游泳,雖然遲起步,但有心不怕遲,18歲開始練水,兩年後與泳會朋友「膽粗粗」參加1978年渡海泳,「時20幾人一齊報名去游,以前比賽大家冇乜要求,有比賽就去玩」。 憶述當年盛況,真是人山人海,泳手在碼頭跳進下海,人人前仆後繼拚命往對岸游,前邊的人會被後邊的人抓傷背脊,「個個上到水之後個背脊都損晒,好多抓痕」。有些人連泳褲也被抓破,「所以當年我兩條褲去游,哈哈!」 從前訓練較公式化 昔日渡海泳起點在尖沙嘴火車站,游至中環皇后碼頭終點,全程約1.4公里,吳旭光成績是20多分鐘。「上水時有人畀個木牌仔你,話你知你第幾名」。他說以前的游泳訓練十分刻板,「好公式化,400米熱身、兩轉1,500米,再衝幾次25米,一星期練3至5日。以前冇gym,要拉橡筋練力,都要自製橡筋。M家裝備先進好多,一條專業泳褲都要幾千蚊」。 現在的孩子很有福,父母駕車接送子女上學放學兼安排一系列課外活動,但吳旭光當年只靠自己,「時交通唔方便,練水練個幾鐘,但來回車程差唔多要四個鐘!」80年代他曾參加其他小型渡海泳賽,「時有大白鯊,我]唔識死,個個諗住要死一齊死」。 與父關係亦師亦友 當年游完渡海泳,方知是最後一屆,吳旭光說感到可惜,以為從此與維港無緣。近年他變成游泳顧問,想不到維港泳竟復辦,已沒有練水的他深知自己可能力有不逮,故沒有參賽,轉而當大會工作人員,「復辦鼤臚@屆梗係想參加,M家做工作人員,算係另一種方式參與,留番機會畀後生仔」。他口中的後生仔,就是兒子吳欣鍵。 欣鍵說自幼受爸爸感染,5歲開始學習游泳,但覺得沉悶,父親為提高他對游泳的興趣,教他學會不同泳式,令訓練更多元化。他現時一星期練水六天,並與泳會朋友報名參加隊際賽,希望取得首10名佳績,為吳家增光。「我會做好自己」。 游泳為兩父子製造更多共同話題,二人關係亦師亦友,吳旭光說會把兒子今年的參加證書,與自己1978年的參加證書,並排掛在家中。 師兄貼士 經驗運氣缺一不可 首屆復辦的維港渡海泳本月16日舉行,起點東移到油塘工業區旁三家村公眾碼頭,游1.8公里至對岸的o魚涌公園,欺山莫欺水,有渡海泳師兄指在海上游泳要更加注意安全,並提醒選手們量力而為,「鰝a池練水同鰨度游,完全唔同」。 搽花士令隔海水 前香港隊代表、業餘游泳總會義務秘書王敏超表示,當年有近700人參加維港泳,復辦首屆名額增至1,000人。 他說參加渡海泳講求耐力,泳手體能是關鍵,因此泳手必須訓練有素,至於能否名列前茅,除了經驗,也可能要靠一些運氣,「睇係咪順水流,起跳時多唔多人阻住你」。 他指維港泳與泳灘暢泳分別很大,因泳灘外圍的防鯊網擋去大部份海浪,泳灘水面較為平靜,而泳池更是無浪可言,「維港泳個海始終有浪,記得有浪黈伬埻n抬高灟蚗Y吸氣,唔好飲水,一飲水就會失方寸。最緊要冷靜,量力而為,掌握自己黈伅’P速度」。 他又說賽前必須有足夠睡眠,「唔好打通宵麻雀」,及早攝取足夠碳水化合物;游泳前要有足夠熱身運動,「個海會有白鮓(水母)、水_,可以搽花士令隔住皮膚同海水,就算整親都冇咁痛」。 今年的終點更改在o魚涌公園,地方較為淺窄,王敏超說市民如要觀賞賽事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鰨濱長廊睇,不過可能太多人,鰜嵾族儭颩n用望遠鏡」。 蘋果日報 2011-10-02
|
我有講 下月復辦渡海泳心姐:咪撈垃圾 惡毒陰險的「大奶奶」為求目的,不擇手段……,鏡頭後,謝雪心是慈母、虔誠佛教徒、孔子第76代傳人,亦是呼籲長者小心過馬路的道路安全大使;她還有一個身份,渡海泳泳手。香港下月復辦的渡海泳,當年有術語叫「撈垃圾」,不是海中垃圾,而是指中途放棄或未能在限時內完成的人;如何在風浪中自處,這難題從未難倒心姐。 記者:林湛穎 攝影:黃建通 這些年來,香港變得太快,天星鐘樓長埋堆填區,賣雪糕的流動小販檔買少見少,還有越縮越細的維多利亞港……。香港人很奇怪,總要等到身邊的事物逐一失去,才會學懂珍惜;於是,「集體回憶」一詞,近年常常掛在嘴邊。 今年8月,停辦33年的渡海泳宣佈於10月16日復辦,回憶重投現實世界,只是路線大不同;在尖沙嘴公眾碼頭集體跳海的壯觀情景不復見,起點改在油塘工業區旁的三家村公眾碼頭,游1.8公里至對岸的o魚涌公園。至於舊日的終點中環皇后碼頭,早已淹沒在時代巨輪的深淵。 1959年橫渡維港像嘉年華 「渡海泳復辦,我覺得很感恩,但想繼續游尖沙嘴至中環;當然我有權去想,但實際上是另一回事。始終舊路線有代表性,新路線有種偏僻的感覺。」謝雪心回想起1959年首次橫渡維港,那時香港還沒有海底隧道,尖沙嘴火車總站旁邊的鐘樓,聚集很多圍觀者,氣氛就像嘉年華。 當時,在尖沙嘴公眾碼頭的起點,未落水,各泳會先鬥一番,派員提早到場霸位,好讓會內的台柱、花旦走在最前,跳入海後能早先鞭,游到終點。當年,一個叫孔令馥的小豆丁,未夠5呎高,毫不起眼,只得5歲11個月,學曉游泳不夠3年,跳入水後游蛙式,身旁參賽者都充滿懷疑。 浪花一個接一個,小令馥仍舊向前游,爸爸做領航員不停回望寶貝女,最後安然爬上皇后碼頭,成為該屆游畢全程的最年輕參賽者;大會特別頒發了獎牌和證書,並寫上「六歲成名今古稀」,證明有多轟動,但小女孩內心只有一個洋娃娃。 為洋娃娃練水游渡海泳 「我行過山林道玩具店,見到有個洋娃娃好靚,似足barbie,於是就扭計;爸爸說:『得,凡事靠自己,我幫你報名參加渡海泳,游到全程,我就買畀你。』於是我不停練,事後才發覺爸爸要話我知,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生於小康之家,更是獨女,心姐感激亡父從未盲目溺愛;沒有他,也許仍會成為白雪仙愛徒、《宮心計》的郭太后、《巾幗梟雄》的大奶奶,但絕不是泳壇健將,「細個身體很弱,到我3歲時爸爸想到要我學游水,他說如果學識,身體就會強壯,如果不懂,浸死罷就。」結果她沒有死,更從風浪中學會堅強。 渡海泳有個帶諷刺成份的術語,叫「撈垃圾」,不是指海中垃圾,而是指中途放棄或未能在限時內完成的人,要由大會出動嘩啦嘩啦(即小艇)載上岸。在風浪中如何自處,如何克服,由6歲開始斷斷續續參加至18歲,這個難題從未難倒心姐。如今盛事重來,即使路線不同,挑戰依舊。這條問題給予心姐很多反思,亦是這位過來人給今屆參賽者的忠告。 謝雪心小檔案 出生日期:01/11/1953(57歲) 維海渡海泳威水史:1959年成為完成全程的最年輕泳手(5歲11個月)、個人渡海泳最佳成績第5(69年) 鄧穎欣小檔案 出生日期:23/08/1992(19歲) 部份威水史:1,500米自由泳港績保持者(16分53秒36)、2010年阿曼亞沙運女子5和10公里公開水域銅牌、2010年亞洲錦標賽女子5和10公里公開水域冠軍、2009年東亞運女子1,500米自由泳銀牌 黃鍇威小檔案 出生日期:28/01/1989(22歲) 威水史:5項香港長池、7項香港短池紀錄保持者、2009年東亞運4x100米自由泳銅牌、2009年香港公開水域長途泳冠軍 新世界維港渡海泳 舉行日期:16/10/2011(星期日) 舉行時間:9:00am 名額上限:1,000人 資料來源:香港業餘游泳總會 註:已截止報名 心姐點滴 未夠 6歲就成功征服維港,當年心姐獲頒發特別證書。資料圖片 擅游背泳的心姐(左二)是長池賽頒獎台常客。資料圖片 心姐先後憑《宮心計》(圖)和《巾幗梟雄》的精湛演出,熱爆全城。資料圖片 心姐說自己識游唔識教,囡囡珈穎(左)學懂游泳,全靠兒時上游泳班。資料圖片 蘋果日報 2011-09-21
|
體壇傳真:無懼 世界盃馬拉松公開水域10公里游泳賽香港站今晨在淺水灣舉行,港隊共有10男3女泳手參加,包括5月贏過港系列賽大美督站冠軍的袁逸豪(左一);他不怕打風過後,水質變得混濁,並將賽事當作維港渡海泳之前的一次熱身賽。林湛穎攝 蘋果日報 2011-10-02 港長途泳賽今角逐 【本報訊】第十三屆香港公開水域長途泳比賽今晨8 時在淺水灣展開角逐,香港業餘游泳總會昨午公布賽事詳情,全程10 公里的男、女子世界杯馬拉松游泳賽,吸引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在內的18 個國家和地區派出合共68 名男女運動員,爭奪合共二萬美元的獎金。 香港的長途泳好手袁逸豪今年再度參賽,他並對賽事由去屆僅得三十餘人參賽激增至68 人感到欣喜。去年位列19 的袁逸豪表示,雖然颱風「納沙」已逐漸遠離本港,但海水仍會較為混濁,浪亦會較大,因此運動員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完成賽事。 除中國內地和香港外,德國同樣派出強陣參賽,當中最為人熟悉的要數在今年的男、女子積分榜上高踞榜首的湯馬士路斯和安祖娜梅娜,兩人均憑其優異的成績,早早鎖定倫敦奧運會的參賽資格。當中36 歲的安祖娜梅娜曾在2004 年在香港世界杯馬拉松游泳賽封后,她表示自己很喜歡來港參賽,因為可以順道逛街消費。身為軍人的湯馬士路斯則對今年復辦的維港渡海泳極感興趣,更說如果來年有機會,定會來港參加。 大公報 2011-10-02 凌天宇鄧穎欣海上揚威 Panasonic 2011/12 香港公開水域游泳系列賽昨於大美督展開第一部分賽事,港隊代表凌天宇和鄧穎欣於三千米高級B組奪男女子冠軍,兩人賽後均稱現時狀態穩步上揚,望於七月份在上海舉行的世界賽爭佳績,同時亦要力爭明年倫敦奧運入場券。 鄧穎欣指昨日天氣好,有助她游出好成績。 鄧穎欣(Natasha)稱:「今日天氣好,有助游出佳績,我很久沒游過海了,今次參賽主要讓自己適應,我在月尾會到中國福州參加十公里賽,接荋N是在世界賽力爭奧運資格。」 兒童組1,000米冠軍11歲的廖小喬(左)提早將獎牌送給媽媽做母親節禮物。 征世界賽衝奧運資格 今年世界賽會增設公開水域團體賽,每隊規定派出三人包括男、女選手同隊競逐,如無意外,凌天宇(John)亦會拍住Natasha,再加一位隊友參加,他表示很期待這個新項目:「團體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比賽,很有挑戰性。」另年僅十四歲的新星陳安怡,於高級A組游贏一眾大姐姐奪冠,她稱希望嘗試爭取出戰世界賽的資格。 東方日報 2011-05-02 3000米高級B組齊奪冠 凌天宇鄧穎欣游向世界 Panasonic 2011/12香港公開水域游泳系列賽,昨日於大美督舉行第1部分賽事,港隊代表凌天宇和鄧穎欣雙雙於3,000米高級B組封王稱后,為之後出戰7月舉行的世界賽公開水域10公里項目打下強心針。2人齊聲表示現時狀態穩步上揚,望於世界賽爭佳績之餘,更要力爭明年倫敦奧運的入場券。 自去年尾出戰亞沙運後,昨日是2人今年首度下海比賽,其中鄧穎欣(Natasha)滿意自己表現:「今個比賽主要讓自己適應,然後希望可於月尾到中國福州參加10公里賽,接荋N在世界賽全力衝擊奧運資格。」 月尾到福州作賽 今年世界賽會增設公開水域團體賽,每隊規定派出3人包括男、女選手同隊競遂,如無意外凌天宇亦會和Natasha再加上1位隊友參加,凌天宇非常期待這個新項目:「團體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比賽,很有挑戰性。」 兩人的教練鍾元表示現正積極聯絡國內,希望能到福州參加國內的10公里選拔賽,藉以提升二人狀態。至於年僅14歲的新星陳安怡,於高級A組游贏一眾大姐姐奪冠,她稱希望嘗試爭取出戰世界賽的資格。 頒獎台 3000米高級B組 男子組 冠軍:凌天宇 亞軍:梁梓科 季軍:許俊軒 女子組 冠軍:鄧穎欣 亞軍:繆樂昕 季軍:鄭泓 太陽報 2011-05-02 |
![]()
|
|
本地比賽 | 學界比賽 |
對外比賽 | 綜合新聞 |
Copyright (C) 1999-2011. hkswi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